您的位置:海協會網站 - 協商談判

兩岸兩會第十次會談預備性磋商在臺北舉行

2014-02-27 10:55     來源:中國新聞網

  兩岸兩會第十次會談預備性磋商,26日下午在臺北舉行,海協會常務副會長鄭立中與海基會副董事長張顯耀等就27日舉行的正式會談程式、內容等作最後確認。

  此次預備性磋商有三項工作:雙方就商簽的兩岸地震監測和氣象兩項合作協議核對文本,確認內容無疑義;就會談程式作業,包括兩會會長、董事長致辭內容等交換意見;梳理以前曾涉及的和下次會談擬新增的內容,交明天的正式會談中討論。

  據透露,提交討論的包括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後續協議、貨物貿易協議、租稅協議,及兩會互設辦事機構等。

  鄭立中在會中致辭時表示,六年來,兩岸關係發展突飛猛進。隨著兩會各項協議的執行、落實與完善,消除了兩岸民眾往來的週折,便利了兩岸民眾交往,降低了兩岸運營成本,節省了兩岸同胞的費用,打擊了跨兩岸犯罪,維護了兩岸交往的秩序,監管了兩岸產品品質,保障了兩岸民眾安全,疊加了兩岸資源優勢,深化了兩岸互利合作,給兩岸同胞帶來了實實在在利益。

  他指出,兩岸同胞的福祉所繫,就是兩岸協商的價值所在,也是鞭策兩會協商不斷前行的巨大動力。

  張顯耀說,兩會自從2008年恢複製度化協商以來,到今天共舉行10次會談,明日將再簽署2項協議;短短5年多來,簽署的協議達21項之多,範圍非常廣泛,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得到兩岸民眾高度肯定,成果非常豐碩。兩會協議加上兩岸制度化協商,是2008年至今兩岸維持和平穩定最重要的基礎,也是最大的保證。

  致辭中,兩人在都對前不久舉行的雙方兩岸事務部門負責人“張王會”及建立常態化聯繫溝通機制,表達肯定。但也都重申這個機制並不取代兩會事務性商談以及簽署協議的功能。未來兩會制度性協商不會弱化,還要伴演更重要的角色與功能。

  據悉,依《海峽兩岸地震監測合作協議》和《海峽兩岸氣象合作協議》,兩岸將透過建立制度化平臺,讓雙方能加強地震監測技術與氣象預報的交流合作;讓兩岸能實時分享地震及氣象資訊,使雙方獲得更多、更快、更正確的數據;提升預警能力,強化兩岸對地震與災害性天氣的預警能力,增加防範預警時間;保障民眾安全,經由雙方合作,使兩岸因地震或天候所造成的傷害降至最低,擴大保障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完)

【訂閱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