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玉米產量將再創新高 市場供過于求壓力凸顯

2013年11月19日 11:01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打印

  8日,來自國家糧食局糧油信息中心和中國糧食行業協會預測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玉米(2326, 4.00, 0.17%)產量達到21500萬噸以上,較去年增長700萬噸左右。受玉米深加工行業不景氣、新季玉米豐收等因素影響,中國玉米階段性供過于求明顯。

  中國糧食行業協會玉米分會副秘書長劉笑然說:“預計2013—2014年度國內消費量為1.975億噸,產量大于消費量1400多萬噸,庫存量將進一步增加。”

  鄭州糧食批發市場研究預測部分析師李通說:“目前國儲玉米庫存和玉米進口量都較大,且今年國內玉米大豐收。與此同時,經濟形勢不佳也影響到玉米加工需求,玉米市場上仍是供大于求。”

  長春大成集團是中國最大的玉米深加工企業。公司副總經理鄭貴臣表示,9月下旬企業玉米庫存達40萬噸,按每天使用庫存玉米8000噸計算,可以使用到10月下旬。據悉,作為國內玉米使用大戶的深加工企業目前普遍不景氣,一些企業開工率不足五成。

  另一方面,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玉米進口量為175萬噸,2012年進口玉米520萬噸,同比增長近兩倍。2013年7月玉米進口量7.27萬噸,環比增加829%。

  目前中國國內進口玉米完稅價約為2039元/噸左右,遠低于國家2260元/噸的收儲價和2400元/噸的中國現貨均價。

  “由于國內玉米供求形勢出現了階段性供大于求,玉米賣難和儲難的苗頭顯現,而玉米價格在國家臨儲價格大幅度提升的支撐下居高難下。”劉笑然說,“今年4月以來,國內進口玉米的完稅價格低于國內市場價格也成為常態,隨著進口壓力增加,現行的玉米政策正面臨著較大挑戰。”

  劉笑然表示,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優質玉米匱乏,加上國家臨時大量收儲,市場流通的優質玉米較少,貿易商一般通過進口渠道彌補對優質玉米需求。

  “在國內玉米豐收、進口壓力持續、需求疲軟等前提下,新季玉米上市後,階段性供過于求的格局將有所顯現,國內玉米價格可能跌破臨儲收購價格。”劉笑然說。

[責任編輯:孟雅詩]

相關閱讀: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