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北京新發地市場:上周白條豬價格繼續上漲

2016年05月19日 13:27 來源:北京新發地市場 字號:       轉發 打印

  2016年5月13日,新發地市場白條豬的批發平均價是13.05元/斤,比2016年5月6日的12.68元/斤上漲2.92%;比2016年4月13日的12.25元/斤上漲6.53%;比2015年5月13日的9.05元/斤上漲44.20%。周環比小幅上漲;月環比明顯上漲;年同比漲幅巨大。

  上周(2016年5月7日至5月13日),新發地市場白條豬批發的平均價不僅繼續保持在高位,而且依然在連續上漲。

  上周白條豬的最高價是13.20元/斤(5月12日),比上上周的12.80元/斤上漲0.40元/斤,漲幅3.13%;最低價12.63元/斤(5月2日),比上上周的12.40元/斤上漲0.23元/斤,漲幅1.85%。最高價比最低價高出0.57元/斤,高出4.51%。肉價波動的幅度比上上周的3.23%有所放大。放大的原因是上周的最高價、最低價均有所上漲、最高價的漲幅更大一些,使得最高價與最低價之間的差距有所拉大。

  上周,白條豬的日均上市量為1515.57頭,比上上周(4月30日至5月6日)的1508.86頭增加0.44%;比前2周(4月23-29日)的1528.86頭減少0.87%;比前3周(4月16-22日)的1518.57頭減少0.20%;比前4周(4月9-15日)1510.14頭增加0.36%。

  去年同期日均上市量為1929.29頭,今年同比增加-21.44%,上上周同比下降的幅度是27.78%,上周同比降幅有所收窄。

  最近6周,日均上市量一直比較低,日均上市量基本上維持在1510-1530頭之間,同比減少的幅度均超過20%以上。上周日均上市量仍然是比較低的,同比下降的幅度略有收窄,收窄的原因是去年同期的日均上市量也開始下降了。

  近期,日均上市量同比下降的幅度一直十分明顯,下降的幅度遠遠超過毛豬產能下降的幅度。這種現象是養殖場濃厚的惜售心理和待價而沽的預期放大了毛豬供應量同比下降的幅度,也是高肉價對消費需求抑制的結果。

  上上周,在北京肉類消費市場上,發生了1個重要事件,就是北京市商委決定在北京投放政府儲備肉,這是多少年來從來沒有過的事件。對于北京地區投放政府儲備肉,大多數人是樂見其成的,希望通過政府投放儲備肉能夠對肉價連續上漲的勢頭有所抑制;也有一部分人對此則不以為然。對政府投放儲備肉不以為然的,多是養殖場和收取養殖場會員費為養殖場服務的網站。

  但是,有一個事實是不容質疑的,就是近期的肉價是明顯偏高的,它不僅抑制了消費,也對養殖業給予了嚴重的誤導。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勢必會有所反應,不能無動于衷。現在看來,政府相關部門投放儲備肉,時機把控得是比較好的,是非常及時的舉措。這種應急機制的啟動,既是對消費大眾的保護,也是對養殖業的保護。

  同樣還有一個事實是:肉價跌得越狠,反彈的幅度就會越高;肉價漲得越高,就會跌得越狠。避免肉價過度上漲就是避免肉價過度下跌。

  輿論對養殖業的誤導會產生非常嚴重的後果。2013-2014年肉價長時間的低迷,就是輿論誤導的惡果。

  我們可以回顧一下2013年的輿論導向:

  2011年肉價上漲以後,到2012年4、5月份,肉價就進入下滑過程。當年的5月份,政府出臺了收儲托市的舉措,緩解了肉價下滑的速度。當時肉價之所以下滑,實際上是供應能力提高的的結果。但是,大多數的媒體、網站都把肉價下滑歸罪于需求不旺,誤認為是消費疲軟造成肉價下滑,錯過了對養殖業進行調整的機會。

  2013年5、6月份,在肉價繼續下滑的過程中,政府連續2次收儲托市,仍然沒有抑制住肉價下滑的趨勢。但是,直到2013年9月份,仍然有許多與養殖業相關的網站和輿論把肉價下滑歸罪于需求疲軟。說需求疲軟是有原因的,就是當時非常嚴厲的反腐舉措,此前司空見慣的大吃大喝瞬間消聲滅跡了。所以,說是需求下降,也是冠冕堂皇的了。但是,酒店需求下降,並不意味著整個社會需求疲軟。

  記得在2013年9月,我們參加了1個會商會,參會的既有國內最大的幾家養殖集團,也有對養殖業具有影響力的網絡公司和網站。當時討論的內容包括政府收儲的儲備肉投放市場的問題。由于這些頭面人物一致認為,當時肉價的下滑是需求疲軟造成的,一旦需求復蘇,肉價就會反彈的。當時參會的批發市場只有新發地1家,新發地市場的數據表明,白條豬的銷量同比是大幅增加的,不是需求疲軟,而是供應過剩。但是,在那次會議上,新發地市場的數據沒有被採納,那些全國性的網絡公司、網站、養殖企業的聲音壓倒一切。

  同年10月,我們又參加1個會商會。當時參會的人員大多數來自各省的儲備中心,我們仍然強調是供應過剩引發的肉價下滑,後期的供應過剩的狀況不會得到明顯改觀的,建議盡快把儲備肉投放市場。許多參會人員表示:這個時候出庫,會出現虧損的。因為當時的肉價比收儲的時候還低。我們認為,後期的肉價會比即時還要低,越往後出庫虧損越大。

  2014年4、5月間,肉價仍然很低,當時我們又參加了1個會商會,重點是討論收儲問題。這次參會的人員包括養殖集團、網絡公司和新發地市場。這次參會人員對形勢的認識非常一致,不同意收儲。理由就是當時工作的重點是去產能,如果收儲,養殖場去產能的意願就會淡化,養豬場還會繼續虧損更長的時間。

  從那時起,所有的網絡公司、網站,均把養豬場去產能最為宣傳的重點,不再埋怨需求疲軟了。

  我們想說的是,當肉價下滑的時候,由于對下滑的原因沒有準確的把握,把看似冠冕堂皇的理由誤以為是主要矛盾。網絡公司、網站的誤導使得養豬場沒有及時糾偏,延長了肉價在低位運行的時間。我們現在所說的超長的虧損期就是這麼形成的,其中很多網絡公司、網站是脫不了幹係的,是他們對形勢的誤判引導養豬場走進了泥潭。

  現在,我們同樣存在著對形勢的判斷。

  2月中下旬以後,新發地市場白條豬的價格處于波動下行態勢,這種態勢一直延續到3月上旬。3月上旬時,一則能繁母豬同比、環比繼續下降的數據公之于眾,白條豬價格轉入波動上行。當時,我們對這組數據表示質疑,發出“是相信數據還是相信市場規律”的疑問,並且表示,“也許等到真相大白的時候,人們才能恍然大悟”。這波肉價反彈,時間持續的時間並不很長,時間進入4月份,逐漸下行。但是,4月中旬時,一則“肉價不存在大幅上漲的可能性”的主流觀點傳遍了大大小小的養豬場,肉價復又進入上行通道。我們對這個觀點的評價是:“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肉價就是在這個判斷下衝出了天花板。

  也許是機緣巧合,每當肉價面臨下行態勢的時候,總有“利好”消息出臺,現在也如是。我們現在對形勢的判斷是:去年進入夏季以來。是毛豬的產能下降拉動肉價的上漲。近期則是惜售進一步抬高了肉價。而惜售的動力來源于對形勢的判斷,是不是誤判,再等待一段時間就可以見分曉。

  現在,惜售是業內普遍現象。新發地市場每日銷售的白條豬是分為不同的等級的。在正常情況下,高級別的白條豬單重普遍在70-80斤/片(扇)。近期,高級別的白條豬單重普遍達到90-100斤/片,平均每頭白條豬增重20公斤以上。換算成毛豬,每頭增重超過30公斤,留欄時間普遍延長30天以上。

  順便說一個小插曲:白條豬進入市場以後,需要從冷藏車上卸下來挂到交易大廳的懸鏈上。當白條單重在70-80斤/片時,幾個小夥子比較輕松地就可以完成卸車懸挂的工作。現在,白條豬的單重達到90-100斤/片,1片肉多了20-30斤,小夥子們扛起來就有些吃力了,個個累得呼哧帶喘,一邊往懸鏈上懸挂一邊念叨:養豬場是瘋了怎麼嘀,豬養得這麼大才殺。當然,每天進入市場的白條,單重也有點90斤/片的,佔比不足10%;也有單重點100斤/片的,佔比接近10%,個別的超過120斤/片,佔比3-5%左右。

  翻過頭來我們想一下:如果這些白條在1個月之前出欄,當時的白條豬價格還能夠這麼上漲嗎?如果現在的毛豬能夠順時出欄,現在白條豬的價格還能衝出天花板嗎?還能一覽眾山小嗎?

[責任編輯:王亞靜]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