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2日,新發地市場白條豬的批發平均價是10.63元/斤,比2016年7月15日的10.80元/斤下降1.57%;比2016年6月22日的11.88元/斤下降10.52%;比2015年7月22日的11.03元/斤下降3.63%。周環比小幅下降;月環比大幅下降;年同比降幅明顯。上上周末,年同比價格下降1.37%,上周降幅繼續擴大。
上周(2016年7月16日至7月22日),新發地市場白條豬批發的平均價上周繼續進行調整,小幅波動,價格在波動中難以掩蓋下行的態勢。
上周白條豬的最高價是10.88元/斤(7月19日),比上上周的11.00元/斤下降0.12元/斤,降幅1.09%;最低價10.63元/斤(7月21、22日),比上上周的10.78元/斤下降0.15元/斤,降幅1.39%。最高價比最低價高出0.25元/斤,高出2.35%。肉價波動的幅度比上上周的2.04%有所放大。放大的原因是上周的最高價、最低價均出現下降,其中最低價的降幅更大一些,使得最高價與最低價之間的差距有所拉大。
上周,白條豬的日均上市量為1553.57頭,比上上周(7月9-15日)的1517.71頭增加2.36%;比前2周(7月2-8日)的1466.43頭增加5.94%;比前3周(6月25-7月1日)的1475.14頭增加5.32%;比前4周(6月18-24日)的1511頭增加2.82%。
去年同期日均上市量為1743.14頭,今年同比下降10.88%,上上周同比下降的幅度是12.20%,上周同比降幅有所收窄。
上周日均上市量環比是增加的,上上周環比也是增加的,已經連續2周出現環比增加的趨勢,表明近期毛豬的供應形勢並不是某些人士預測的那種趨緊的態勢。這說明,盡管在今年年初出現了一部分仔豬死亡率的現象,按道理現在毛豬的出欄量應該有所降低,而事實上毛豬在近期的出欄量是增加的,白條豬的日均上市量也是增加的。
此外,上周上市量同比是下降的,價格同比也是下降的,這里面隱含著2個問題:
1、毛豬日均上市量頭數下降並不等于豬肉上市量下降
按照我們統計的慣例,我們統計的是毛豬上市量的頭數,報出的是豬肉上市量的重量。110kg的毛豬,屠宰後豬肉的上市量可以按照100kg計算,即白條加上豬下貨包括豬頭、豬蹄、豬尾巴、心肝肺、豬大腸等等。在通常的情況下,毛豬日均上市量的頭數就代表豬肉的上市量。但是,由于春節過後毛豬的壓欄惜售,近期出欄毛豬的單重普遍比正常出欄毛豬的單重增加30%以上,這就意味著即使毛豬出欄的數量與去年同期持平,豬肉的上市量最低的增加幅度也會超過30%。所以,白條豬日均上市量同比下降,並不等于豬肉的日均上市量也在下降。
在這種情況下,就出現了1個統計上的偏差,明明白條豬的上市量是下降的,而豬肉的上市量卻是增加的,與常規的統計是不符的。因此,有了這個偏差,也就有了人們判斷的偏差或者失誤。這個偏差或者失誤的表現是:人們根據毛豬的存欄量來判斷豬肉的供應形勢,明明毛豬存欄量是下降的,豬肉的供應形勢應該是趨緊的,而市場的表現是豬肉供應是過剩的,價格是下滑的。這種偏差或者失誤,在今年春節過後的諸多分析中表現得尤為突出。
比如上周,白條豬的上市量同比下降10%,這是指的頭數,由于毛豬的單重增加了30%以上,而豬肉的上市量卻增加20%以上。如果人們僅僅根據毛豬的存欄量來判斷價格的走勢,難免會落入機械唯物論的泥潭。
2、壓欄惜售是一把雙刃劍
在毛豬供應趨緊的狀況下,壓欄惜售可以擴大供應的缺口,加劇肉價上漲的幅度和速度,把價格中的泡沫吹大;反過來又會在扛不動的時候拋售,快速擠出價格中的水分。此前壓欄的毛豬在近期大量出欄,就使得原本在近期可能出現供應偏緊的局面被衝淡。即在很多人看好6-8月份的肉價時,被當頭潑了1桶涼水。同時,在人們根據毛豬存欄量下降的狀況判斷肉價的走勢時,忽略了豬肉的供應增加與毛豬出欄下降是相悖的這種有違常規的現象。
在我們認定豬肉價格開始進入下行通道的時候,也有一部分人堅持肉價還處于上升期,人們的看法各不相同,也可以存在分歧。但是,我們需要思考的是:我們是相信客觀的市場表現還是相信自己的主觀判斷呢?是相信數據還是相信市場經濟規律呢?
[責任編輯: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