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小麥後市走勢:質優上漲、質差走弱

2016年09月07日 14:03 來源:農民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2016年的麥市已進入後半場。今年新麥開秤價低,購銷不活躍,加之河南、安徽等地小麥收獲時節遭遇陰雨天氣,麥市一度遇冷。隨著各地最低收購價政策的開展和小麥的購銷進度的推進,麥市如今體現出了價格分化的特徵。又是一年種麥季,農業部小麥全產業鏈分析預警團隊和本報記者為讀者帶來麥市的一線信息。

  ——專家分析:優質麥價格上行有空間——

  為了解今年夏收小麥購銷情況,把握後期價格走勢,近日農業部小麥全產業鏈信息預警團隊組織了專題會商。

  總的看,今年新麥開秤價低、購銷不活躍,7月起隨著最低收購價政策力度加大,小麥收購進度有所加快;預計後期市場價格走勢將明顯分化,質優小麥價格有上行空間;會商各方建議2017年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應保持基本穩定,不宜做大的調整。

  受收獲期降水偏多影響,今年南方產區夏收小麥質量普遍下降,加之市場需求偏弱,今年新麥開秤價格較低、市場購銷不活躍。6月上旬湖北、江蘇、安徽、河南四省全面啟動最低收購價預案,但由于大量低質小麥難以達到入庫要求,且南方持續陰雨天氣影響收購進度,最低收購價“托市”作用有限。據農業部監測,6月份國有糧食企業小麥收購均價每百斤115.49元,同比跌2.7%;個體糧商收購均價104.10元,同比跌7.7%。6月30日,山東、河北兩省啟動小麥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新麥收購進度逐步加快。截至8月20日,主產區各類糧食企業累計收購小麥6158萬噸,較去年同期增加483萬噸。隨著各地陸續出臺政策促進等外小麥收購,新麥價格穩中有漲,且環比漲幅逐漸加大。據農業部監測,7月份國有糧食企業收購均價每百斤115.43元,環比基本持平,同比跌2.9%;個體糧商收購均價104.69元,環比漲0.6%,同比跌8.2%。8月前三周,國有糧食企業收購均價每百斤115.82元,環比漲0.3%,同比跌2.4%;個體糧商收購均價105.58元,環比漲0.8%,同比跌8.1%。

  從各主產省情況看,河北省和山東省新麥價格漲幅最為明顯。其中河北省國有糧食企業收購均價每百斤由6月底的114.92元漲至8月下旬的117.33元,累計上漲2.1%;山東省國有糧食企業收購均價每百斤由6月底的115.19元漲至8月下旬的116.35元,累計上漲1.0%。

  因今年等外小麥數量增加,質優小麥供應相對短缺,整個市場的有效供給有所下降,預計後期小麥價格將呈現“質優上漲、質差走弱”格局。9月份之後,面粉消費旺季來臨,制粉企業備貨速度加快,開工率將有所提升,原料需求進一步增加,在小麥托市收購量超過去年的情況下,質優小麥市場糧源偏緊的狀況可能加劇,價格仍有上行空間。同時,隨著華北黃淮海地區新玉米陸續上市,質差小麥大量進入飼料領域的難度加大,市場價格可能繼續走低,需加快銷售進度。

  預計托市收購結束後,2017年最低收購價政策將是影響小麥市場走勢的關鍵因素,尤其在今年玉米收儲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市場對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改革動向的關注與日俱增。參與會商的專家、合作社和企業負責人均希望,2017年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應保持基本穩定,不宜做大的調整。一方面是為了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由于今年新麥質量降、單產減、價格跌,農戶種植收益下滑,不少規模大戶虧損嚴重,甚至出現退租現象,若降低明年最低收購價格水平,將嚴重打擊農民種糧積極性。河南省小麥成本調查基點縣農戶畝均純收益283.21元,比上年降16.79%,已連續兩年下降;安徽省普通種植戶(100畝以下)、中等種植戶(100-500畝)、種植大戶(500畝以上)畝均純收益分別為143.48元、-260.22元、-309.99元。據江蘇省農業部門秋冬種初步意向調查,有42%的農戶表示明年要保持小麥面積穩定,51%的農戶要縮減面積,7%表示不種了,受調查農戶沒有一戶表示要增加小麥面積。另一方面是為了保障產業鏈下遊的利益。加工企業反映,現在主產區農民都不存糧,小麥收下來後大多直接賣掉,加工企業沒有足夠的資金和倉容實現全部收購,如果沒有中儲糧這樣的政策性收購主體,可能會出現農民“賣糧難”,加工企業也缺乏穩定的糧源供應。因此,希望國家能保留小麥最低收購價格政策,價格也要基本穩定,政策改革的重點是通過完善收購和拋儲機制、促進產銷銜接,推進小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如果明年確需下調價格水平,幅度也不宜過大,而且給農民的補貼政策一定要跟上。此外,最低收購價政策應盡早公布,釋放積極的市場信號,避免出現去年托市收購結束後小麥價格的“斷崖式”下跌。(農業部小麥全產業鏈首席分析師曹慧李淞淋 曹慧係農業部農研中心專家 李淞淋係農業部信息中心專家)

  ——江蘇:小麥價格逐步回升——

  江蘇2016年小麥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啟動時間比2015年晚8天,各縣市具體啟動執行時間又比規定時間延後,再加上受天氣影響小麥品質欠佳,價格呈現恐慌性下跌,最低時等內小麥曾出現地頭價0.6元/斤的價格、等外小麥0.3元/斤,隨著各地糧庫陸續開秤以及各級政府的重視,小麥價格逐步回升。根據江蘇省物價局成本調查監審分局的調查數據顯示:全省小麥平均畝成本增加3.62%、產量下跌3.25%、價格下跌16.86%,每畝虧損115.57元,而去年每畝凈利潤為90.66元。

  今後應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使地塊旱能灌、澇能排,做到“藏糧于地”。同時,應做好赤霉病等相關病害統防統治及技術培訓指導工作。應盡快實施“價、補分離”,改革小麥托市收購政策,去除市場係統風險,使補貼真正補給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而不是糧食儲備企業,更不是全球農業生產者。研究、推廣張家港等地“目標價格保險”經驗,降低農業經營主體特別是規模經營主體的經營風險,降低農民損失,有效保障農民收入與糧食種植意願。

  (小麥全產業鏈分析預警團隊江蘇省級分析師張宗毅 作者係農業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專家)

  ——河南:強筋小麥後市看好——

  目前夏糧收購中存在一些問題。首先,目前已出臺的刺激及補貼政策在解決不完善粒超標問題上,效果還不明顯。其次,收購主體資金問題突出,企業融資困難影響小麥收購進度。同時,托市收購未把優質麥納入進去,在優質麥的收購標準、補貼等方面沒有針對性的政策,優質優價並不突出。

  隨著小麥托市收購數量不斷增加,市場優質糧源趨緊,預計8月後,制粉企業為保證面粉消費旺季的供應量,可能會有積極收購質優新麥的行為。後期麥價兩極分化仍將特徵突出,預計質優小麥價格將穩步上升,質差小麥會跟漲。但是托市收購結束以後,質差小麥下跌可能性較大,因當前質差小麥價格有被高估的跡象。今年優質強筋小麥種植面積有所擴大,河南、山東等地優質強筋小麥產量有所提高。但產量不等于有效供應量,由于今年天氣原因受災,部分品種質量受到較大影響,國產優質強筋小麥有效供應量將受到一定影響,後期優質強筋小麥或仍有上漲預期。

  (小麥全產業鏈分析預警團隊河南省級分析師柴寧 作者係中華糧網易達研究院專家)

  ——山東:特色小麥收益高擴規模還要看市場——

  9月1日,在山東省曹縣普連集鎮一處糧食收購點,談到麥子的收購價格,經理種秀爭告訴記者:“雖然漲幅不是很大,但的確是一路看漲。今天一等麥收購價每斤1.18元,比新麥剛下來時漲了大約1毛錢。”

  山東麥價看漲,原因何在?農民種麥,收益幾何?後期麥價,走勢如何?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在曹縣、東明等糧食生產大縣進行了採訪。

  優質小麥供不應求

  據介紹,今年河南、江蘇、安徽等小麥主產區普遍受降雨災害影響,小麥質量大受影響。而山東、河北兩個小麥主產區,基本未受影響,山東很多地區新麥品質好于往年。

  普連集鎮李樓寨村三寶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郭玉寶,今年種了200多畝“濟麥22”,平均畝產1100多斤,基本與去年持平,但新麥“個大粒足”,質量好于去年。

  菏澤市農業局首席專家閆傳勝介紹:今年菏澤小麥單產基本與去年持平,但新麥品質好于往年,主要表現為“畝穗數偏低,千粒重增加;赤霉病等病害發生較輕,不完善粒減少”。

  因為新麥質優,所以今年夏糧收購期間,山東糧源大量外流。眼下,隨著市場上優質邁源大幅下降,加上面粉企業加工需求回暖,導致供需矛盾進一步加大,山東麥價仍將一路看漲。

  種秀爭介紹,目前,農民送到他的收糧點的價格是一等麥1.18元/斤,二等麥1.16元/斤;他將一等麥主要送到國有糧庫,售價是1.22元/斤,二等麥主要送往面粉加工企業,售價是1.20元/斤。

  “供不應求,送多少要多少,但是現在農民手里的糧食少了。這幾年,咱這兒的農民多數是麥子收了接著就賣,家里存糧的是少數了。我這個收購點,多的時候一個星期能收五六十萬斤,現在十萬斤也收不到了。”種秀爭說。

  特色小麥效益更佳

  郭玉寶今年還種了100畝黑小麥,帶動合作社社員種植面積達600多畝。“咱合作社自己有加工廠,黑小麥從社員手里收下來大約是2塊錢一斤,經過合作社初加工後,面粉售價是3.5元/斤,麥仁價格是4元/斤。”郭玉寶說。

  這樣算賬,三寶合作社社員今年種植黑小麥,平均畝產950斤,售價2元/斤,毛收入達到了1900元/畝,比種普通小麥收益高多了。

  “但也不能盲目發展種植黑小麥。”郭玉寶說,“一是黑小麥有自己的種法,與普通小麥相比,田間管理上要點不同,有些關鍵環節需要特別精細。二是種出來還得保證銷出去,如果周邊沒有專門的加工長或銷售點,就很麻煩。”

  在離曹縣不遠的東明縣馬頭鎮,在麥豐種植合作社的帶領下,很多社員種起了富硒小麥。“合作社免費提供20斤良種,提供統防統治、免費加硒等服務,最後按每斤高于市場價2毛錢的價格回收,這麼算下來,咱一畝地能比種普通小麥多收入400多元。”李龍莊村農民李國民告訴記者。

  合作社理事長馬國興介紹:“合作社拉長產業鏈,成立了益康源食品廠,與中國農業大學、山東省農科院等科研單位合作,研發生產了富硒面粉、富硒挂面等產品,銷路非常好。”

  未來麥價還將看漲

  談到麥價上漲的原因,山東省糧食局人士分析:一是由于今年其他產區小麥質量有所下降,山東小麥品質較往年不差,很多地區甚至有所提升,所以成了“搶手貨”,優質糧源價格高企;二是今年山東部分地市啟動了托市收購,大部分糧源進入國庫,市場可流通糧源數量減少,也加大了山東地區小麥價格上漲的勢頭;三是臨近仲秋,很多面粉企業加緊搶佔優質糧源,小麥收購需求繼續推升,預計山東地區小麥價格走勢仍將穩中看漲。

  “今年,豫皖蘇等周邊省份到山東收麥情況明顯增多,導致山東質優新麥大量外流。現在,農民售麥高峰期已過,糧源減少,這是導致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山東省糧食局人士說。

  今年,山東部分地市自6月30日起啟動托市收購,較往年啟動時間早,啟動范圍廣。截至8月中下旬,山東托市收購量為215萬噸,同比增加148萬噸。因此,大量優質新麥進入國有糧庫,客觀減少了市場上的流通量。

  同時,中秋節臨近提振專用粉生產企業訂單需求,山東部分地區面粉加工企業開機率達到70%以上,個別專用粉生產企業甚至能夠在短時間內達到滿負荷生產。面粉加工企業新麥加工需求的提升,將進一步刺激麥價上漲。

[責任編輯:劉暢]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