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多月前,做一盤西紅柿炒雞蛋,精打細算的人會告訴你,多放雞蛋,少放西紅柿。這說明當時西紅柿比雞蛋要貴。而僅僅一個月後,西紅柿價格就下跌了15%左右,雖然做西紅柿炒雞蛋可以更加愜意任性的多放西紅柿了,但是對于西紅柿的種植戶來說,卻並不是好消息。
眼下正是大棚西紅柿上市的時間,在山東,很多經銷商出現在田間地頭,忙著收西紅柿。西紅柿的價格怎樣,它的行情會出現反彈嗎?
西紅柿是蔬菜,有人拿它當水果吃,酸酸甜甜的口感好。當下,正是大棚西紅柿上市的時節。但價格並沒讓種植戶們滿意。
目前在山東,西紅柿的參考價是1.4元,與10月中旬相比下調了0.25元,跌幅達到了15.15%,較去年同期下調了0.55元,同比跌幅達到了28.21%。
每斤少賣了0.25元,這個下降的幅度有點大。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卓創資訊分析師于雙雙說,隨著天氣的變冷,露天西紅柿消失,目前市場上供應的,多為暖棚栽培的西紅柿,在冬暖式大棚擁有量較多的山東省,多個產區的西紅柿供應量不斷增加,而西紅柿的消費,是伴隨著天氣的變冷而減少的。從11月中旬開始,西紅柿的價格出現了回調。
于雙雙:冬天西紅柿鮮食的需求在減少,雖然是蔬菜,但很多人可能會把它當做水果吃,天冷了西紅柿的需求量在下降。另外,現在鮮食類的蔬菜操作的利潤比較低,有一些基層的客商直接選擇從產地採購,削弱了批發市場的消化量。
供應增加,消費有限,西紅柿的價格就出現了下滑。那麼未來,西紅柿的價格還會繼續下降麼?于雙雙認為,會迎來一定的反彈。
于雙雙:主要是因為天氣,光照不足,不能產生光合作用,西紅柿成熟的就慢,這樣的話天冷上市量就會減少,再一個不是所有產區交通都是發達的,下雨時有些老百姓的貨可能就直接放在棚里了,不會拉出來,這樣上貨量減少價格就會適當的往上漲。
未來價格上漲的預判,是基于供求關係的理解,未來一周雖然看漲,但是缺乏暴漲的條件,總體價格不會漲太高。此外,與大蒜、生姜這些耐儲存的農產品不同,西紅柿價格的波動不好預測,影響它的因素太多,價格一個星期變三遍都有可能,種植戶還是要少囤貨。
類似西紅柿這種價格經常變動的農產品,它的行情不好把握,種植戶怎麼才能多賺錢呢?卓創資訊分析師崔曉娜建議,目前我國的農產品種植,多是傳統型的,這種局面不改變,種植戶總是處于被動。
崔曉娜:傳統型的農戶和農業合作社,只管種菜,不管銷售,坐等批發商上門收菜。沒有專門的營銷團隊,直供超市和專賣店,銷售的時候,只能參照往年的行情,以及當地收獲的情況,得到的信息會出現滯後,或者不準確的情況。
分析師崔曉娜建議農戶,要主動轉型,依靠合作社,合作社要提早尋找銷售渠道。上海豐偉果蔬專業合作社場長張龍根說,銷售渠道並不好找,小農戶還是要依靠合作社。
張龍根:農超對接必須要一套班子的人去呀,都要年輕的啊,年紀大的不行的。我是我們廠里班子最年輕的,我都60歲了。
崔曉娜說,小的農戶依靠合作社,合作社依靠社社聯合,最終依靠蔬菜協會,實現統籌經營。
崔曉娜:韓國農協的運作模式就挺好的,把小型的農戶和合作社整合到一起,然後以蔬菜協會的名義為大家開拓市場,實現了從種植到市場是一條線,可以對市場的價格有一個調控,同時協會還能主動調減各家農戶種植蔬菜的品種產量和時間,減少蔬菜暴增或者暴減的情況。
當然,這是一種理想的狀態,實現這種狀態,需要農戶的共同努力,也需要時間。
[責任編輯: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