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一個月6人感染H7N9 廣東省今起市場停賣活禽

2013年12月25日 15:24 來源:新快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提要:廣東6例人感染H7N9病例,兩例出院,兩例有惡化趨勢。專家分析稱,有嚴密監控,集中暴發和蔓延可能性很低。

  中國三農網訊 近日,全國新鮮牛肉價格突飛猛漲,各大城市鮮牛肉批發價格均出現一路走高,在全國40個批發市場中,超八成均已突破每公斤50元;北京鮮牛肉批發價格每公斤突破50元,平均值達51元。最高的為廣西,每公斤高達69元。筆者發現,每年10月到來年2月期間是牛肉消費的旺季。眼下,這輪牛肉上漲通道已經完全打開,大家驚呼“牛魔王”復出。

  鮮牛肉價格暴漲(中國三農網配圖)

  據悉,有價格記錄以來,牛肉價格就沒跌過。尤其是最近三年牛肉價格沒有了所謂淡旺季,一直是加速上漲。專家稱,牛肉價格上揚大體可分為緩慢上升、短期拉升、高位調整、快速上行4個階段。

  牛肉價格高企,背後推手主要有三大因素。第一是市民飲食結構調整,牛羊肉需求量增大;第二是肉牛貨源緊缺,養殖量降低;第三是與豬比較,肉牛生長周期較長。但國家肉牛膧牛產業技術體係首席科學家、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曹兵海則表示,根本原因在于肉源逐年減少,肉牛的長生長周期特點也加劇了這種矛盾。

  曹兵海介紹,首先,肉牛生長周期相當長,從母牛配種、懷孕、生產、再長大配種,一個周期下來大約四五年。與豬相比,牛是一胎一只,孕期接近10個月,為了生態平衡,殺一頭母牛,就要生兩頭小母牛,這樣一算,其周期和成本都拉長了。“加上飼料和人工成本,肉價怎麼可能不漲呢?”其次,2000年前後,牛肉價當時出現倒挂有個特殊原因,以往用來耕地的黃牛因為機械化的普及,都用來做肉牛,所以貨源充足,長時間平抑了價格。之後貨源逐年減少,2007年,牛肉價格一年翻番,就是市場發出警告,貨源非常緊缺了。

  曹兵海說:“據我估算,目前肉牛數量不及改革開放時期的一半,離最後觸底還有五六年。作出這個結論,是因為中原這些肉牛大省,肉牛存欄量不及那時的20%,已經沒有牛了。”他提高了聲調,“我們在吃老本,吃牛種子,如果產業政策不改變,將來會沒有牛吃的。”他認為,決策層沒有從生態平衡和肉牛產業特點的角度考慮怎樣支持和引導這個產業也是牛肉價格上漲原因。“決策層一直把目光集中在豬、雞和羊的身上,各種政策、資金和人才,都朝那個方向傾斜,肉牛主要靠市場調節,最後市場通過價格進行報復。”

  據了解,自2009年一輪物價上漲之後,各路資本手握重金尋找新的投資機會,主要由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兩大塊組成,既有像地產、礦山、家電等出手闊綽的實體,也有像風投、基金和私募等不同背景的金融機構,這些企業或公司都從國家重大政策中嗅到先機,肉牛產業成為他們紛紛瞄準的目標。

  據悉,去年大約有70-80家公司有意介入肉牛的行業,今年則超過了100家。據業內人士分析,肉牛企業利潤一般在7%-8%之間,最好的大約在12%-13%。據透露,這些資本要求的回報一般不低于20%而與肉牛養殖、加工產業鏈相關的上市公司更是“大動作”不斷。作為五大牧區之一的新疆地區的龍頭企業,天山生物計劃投資1.1億發展肉牛產業,把肉牛產業培育成公司未來新的利潤增長點。據公告,該肉牛繁育及育肥項目計劃兩年後達產,預計年實現收入2.09億元,年平均利潤總額2396萬元,投資利潤率為21.83%。

  國內牛肉大佬福成五豐也在上半年啟動重大資產重組,以延伸產業鏈。福成五豐今年6月披露的重組方案顯示,公司擬以5.96元/股的價格定增約1.27億股購買福成肥牛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和三河市福成都市食品有限公司各100%股權,收購完成後,公司主營業務產業鏈將延伸到下遊餐飲企業,形成從肉牛養殖、屠宰、冷藏到餐桌的全產業鏈。

[責任編輯:普燕]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