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青海曲麻萊5月15日電 (記者 羅雲鵬)“未來曲麻萊縣畜牧業走向將在生態保護優先原則下,圍繞股份制經營管理、能人代牧管理、精準脫貧資產受益以及養畜大戶家庭牧場帶動型開展。”15日曲麻萊縣縣長尼瑪扎西說。
曲麻萊縣位于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北部,素有黃河源頭第一縣之稱,縣域面積4.7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為純牧業縣。其中草原面積5338萬畝,2015年該縣各類牲畜存欄量達44.09萬頭(只),有限地草場資源制約著生態環境恢復和生態畜牧業的發展。
曲麻萊縣畜牧林業科技局局長永江介紹,目前曲麻萊縣共有84個畜牧業合作組織,其中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19個,畜牧業合作小組51個,扶貧開發牧業合作社14個;每個合作組織平均參與牧戶25戶120人,年經營效益在40萬元(人民幣,下同)左右。
“加入合作社時自己有7頭牛,和以前相比現在生活方面好了很多。”家住曲麻萊縣葉格鄉的尕義自2011年加入了本村托俄俄加股份合作社,如今每年可以從合作社領取1萬元的分紅。“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都不明白合作社是什麼,有的人還說合作社就是回到人民公社,現在看來合作社很好。”
托俄俄加股份合作社通過股份分紅方式,將牧民手中的草場和牲畜進行整合,目前葉格鄉紅旗村已有97%牧民加入合作社,在整合資源保護生態的同時,還形成了放牧、肉類加工、和手工業編制等產業。
“現在托俄俄加的風幹膧牛肉已經賣到了西藏以及青海省內的果洛和格爾木等地,牌子已經被很多人認可,現在1公斤包裝的風幹肉售價380元,還供不應求,僅去年銷售收入就達到130多萬元。”曲麻萊縣托俄俄加股份合作社理事長旦增才仁說,2015年合作社贏利25萬,其中19.5萬作為分紅發放給了合作社成員。
除股份制合作社外,紅旗村結合當地實際還成立了扶貧合作社以及專業化合作社,使得更多牧民合理有序化放牧。
“以前分散放牧,牧民們治理草場特別困難,每隔一個多月就有牧民為牛羊吃的擔心,現在合作社把牧民們聚集到了一起,不僅牛羊好管理,草場也變好了,收入有了保障。”曲麻萊縣葉格鄉格龍格專業合作社社員尼瑪說。
近年來,曲麻萊縣以生態畜牧業合作社為基礎,整合生產要素,優化資源配置,為天然草場提供了“喘息”的機會,同時鼓勵牧民利用“黑土灘”、土地沙化以及鼠害嚴重地區種植芫根為主的飼草料,進一步緩解草畜矛盾。
“2015年共建植芫根為主的飼草料生產基地5000畝,其中連片種植3500畝,牧戶圈窩種植1500畝,當年芫根在季節性少雨情況下總產量達1438.5萬公斤。”永江說,按每只羊冬季每日補飼0.3公斤計算,這部分總產量即可滿足53.38萬只羊順利越冬過春,並打破‘夏壯秋肥,冬瘦春死’的惡性循環,為減緩草畜矛盾提供飼草料保障。”
對于曲麻萊縣芫根種植基地牧民格勒說,“修建芫根(種植)基地對于我們有特別大的幫助,不僅原先的草原得到了保護,而且我們也從看牛羊尾巴背後解放了出來。”
曲麻萊縣縣長尼瑪扎西表示,曲麻萊作為三江源核心區域里的純牧業縣,通過建立生態畜牧業合作社,推廣科學補飼等實用技術等一些列方式,使得畜牧業向生態效益轉變,逐漸實現了牧戶生活改善、畜牧業持續發展以及生態環境保護的共贏,這也是為建設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奠定基礎。
[責任編輯:王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