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遼寧長海縣優化養殖品種推廣健康養殖模式

2016年05月19日 16:00 來源:央廣網 字號:       轉發 打印

  央廣網大連5月18日消息(記者 張四清 通訊員 楊淑革 張倩文)遼寧長海縣全面實施海水增養殖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大力推廣北鮑南養、貝藻套養、刺參生態育苗等先進技術,構建起海上網箱育苗—“海底網籠暫養”—底播養成的生態健康養殖模式,形成了以藻養鮑,以鮑養參,貝藻套養的良性循環,提高了海洋綜合利用率,降低了養殖成本和養殖風險,進一步優化了產業結構,促進了漁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長海縣位于黃海北部,是我國最北部的海島邊境縣,全縣經濟以漁業養殖和旅遊業為主。

  據介紹,長海縣通過建立海洋島海洋生物繁育基地,充分利用基地的人才優勢,技術優勢,場地優勢,設備優勢,生產出大量健康優質的海珍品苗種,使長海縣步入了優良養殖品種引進、改良、生產的快車道,進一步滿足了長海縣海洋牧場建設的苗種需求。海洋島集團引進的新西蘭鮑魚與海洋島鮑魚雜交獲得成功,培育出大西洋深海扇貝苗種2.5億枚,櫛孔扇貝“海洋島紅”苗種4.7億枚。獐子島集團培育出“獐子島紅”苗種15億枚,“海大金貝”7.7億枚,三倍體牡蠣1,500萬枚,真海鞘8.2億枚。

  據統計,2015年,長海縣實際利用浮筏26萬畝,海參底播面積達到110萬畝,藻類養殖3萬畝,年產鮑魚200余萬斤,黃黑魚養殖2,300箱,河豚養殖200箱,貝類生產投入水體9,600立方水體,生產優質扇貝苗種達100億枚。

  長海縣通過優化養殖品種結構,全面推廣立體化健康養殖模式,在優化海域生態環境的同時,提高了海水增養殖產業的科技含量,為現代海洋牧場建設注入了健康可持續的發展動力,提高了海水增養殖產業的綜合生產效益。2016年第一季度,長海縣漁業總產值達23.8億元,同比增長11.5%。

[責任編輯:王亞靜]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