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陜西成全國最大雜交油菜制種基地

2016年04月10日 14:24 來源:陜西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油菜花期是每年油菜研究工作的關鍵時期。4月8日,在陜西省雜交油菜研究中心試驗基地,科研人員正在緊張地進行著油菜雜交育種和田間試驗工作。據介紹,該中心採用高光效、分子設計等現代育種技術手段培育的高油高產、適宜于機械化生產的雜交油菜新組合,目前正在參加國家品種區域試驗,預計將很快應用于生產。

  油菜雜種優勢的研究和利用,是我國繼雜交水稻之後,另一項舉世矚目的農業科技成就。陜西省雜交油菜研究中心是我國重要的雜交油菜科研機構,攻克了雜交油菜育種、制種、栽培、機械化生產技術等多項難題,為全國油菜科研和產業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科技支撐。其中,在學術帶頭人李殿榮研究員的帶領下,中心率先攻克了油菜雄性不育三係雜種優勢利用的難關,育成世界上第一個大面積成功應用于生產的雜交油菜品種“秦油2號”。它的成功推廣,使我國油菜種植從常規品種升級到雜交品種,不僅實現了油菜從低產到高產的突破,還推動了我國雜交油菜研究和應用的蓬勃發展,使我省成為全國最大的雜交油菜制種基地。

  據中心主任穆建新介紹,近年來,中心在油菜特高含油量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將油菜種質材料的含油量從40%左右選育到60%以上,將雜交種的含油量從40%左右提高到50%以上,並于2010年育成我國首個含油量超過50%的國審品種“秦雜油4號”。同時,中心僅5年時間育成10個含油量超過46%的新品種,大大提高了品種選育的速度和雜交制種的質量。截至2015年,累計推廣雜交油菜2.36億畝,增產油菜籽55.4億公斤,新增產值150多億元。目前,中心正面向冬油菜和春油菜兩大種植區域,試驗示范和推廣種植自主選育新品種,年推廣種植面積200萬畝以上,預計創造社會經濟效益5億元以上。(張梅)

[責任編輯:王亞靜]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