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袤黑土地崛起龍江綠色大基地
黑龍江省地處世界三大黑土帶之一的松嫩平原腹地,地理地貌以大森林、大草原、大濕地、大界江、大平原為主要特點,生態環境資源優勢顯著;冬天寒冷漫長,夏季氣溫適宜,雨熱同季,晝夜溫差大,作物營養物質和微量元素積累多,出產的農產品品味高純、營養豐富;加之開發晚,環境污染少,植物病蟲害發生輕,農藥化肥使用量少,使得出產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可靠。
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生態優勢,黑龍江省于1990年就啟動了綠色食品開發工作。2000年,省委、省政府制定實施“打綠色牌,走特色路”發展戰略,全面推進綠色食品產業開發,奠定了全省綠色食品事業大發展、快發展的基礎;特別是2010年,綠色食品產業被列為全省重點推進的“十大產業”之首,成立了專題推進領導小組,制定發展綱要,有力促進了產業長足發展,使黑龍江省迅速成長為全國最大的綠色食品生產加工基地。
為適應市場需求,自2005年起,黑龍江省在全國率先開展了綠色食品標準化生產基地創建工作,並得到農業部充分肯定。經過10年探索和實踐,綠色有機食品基地建設成效顯著,截止到2015年底,全省綠色有機食品基地認證面積達到7309萬畝,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4;綠色有機食品實物總量達到3750萬噸,佔全國總量的1/5;綠色有機食品總產值達到2330億元,佔全國總量的1/6。20多年的持續發展,黑龍江省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綠色、有機食品標準化生產基地,綠色食品大省地位穩固,綠色食品成了黑龍江省最靚的一張新名片。
從省綠色食品發展中心了解到,目前黑龍江省綠色食品基地認證面積7249.6萬畝,認證產品1620個,其中水稻基地面積2732.4萬畝,認證產品645個;玉米基地面積1734萬畝,認證產品54個;大豆基地面積1922.2萬畝,認證產品178個;雜糧基地面積200萬畝,認證產品91個;馬鈴薯基地面積180.6萬畝,認證產品48個。食用菌基地面積84.9萬畝,認證產品140個;蔬菜水果基地面積54.6萬畝,認證產品155個。有機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發展到86家、認證產品430個、認證面積59.4萬畝(經中綠華夏有機食品認證中心認證),另有1家肥料企業生產的有機肥通過認證。從品類上看,有機農產品的認證品類主要有八種,其中有機水稻產品119個,基地面積14.3萬畝;雜糧雜豆產品93個,基地面積5萬畝;菌類(栽培)產品80個,基地面積0.5萬畝;玉米產品36個,基地面積3.3萬畝;果蔬產品33個,基地面積0.41萬畝;野生採摘產品31個,基地面積13.9萬畝;大豆產品23個,基地面積4.1萬畝;水產品產品15個,基地面積18.8萬畝。
監管保“真綠”創新機制把好環境關
綠色有機食品“綠不綠”,把住源頭是關鍵。為此,黑龍江省始終堅持對綠色有機食品生產基地環境實施最嚴格管理,並通過創新監管,建立健全基地環境長效保護機制,確保基地環境質量,重本溯源保“真綠”。
按照國家“綠色食品產地環境技術條件”要求,綠色食品生產基地必須選擇在生態環境良好、無污染的地區,遠離工礦區和公路鐵路幹線,避開工業和城市污染源的影響;要有較高的土壤肥力,具有可持續的綠色農業生產能力;農業活動不會對環境或周邊其他生物產生污染或不可接受的危害,保證綠色農業的可持續性和生態友好性。多年來,黑龍江省始終嚴格執行這一環境標準,堅持治田、治水、治污染源,保護改善綠色食品基地生態環境;一方面劃定污染嚴重的耕地為綠色食品生產禁止區,另一方面在綠色食品生產基地區域劃定農田保護區。在農田保護區內,禁止興建對基地環境有污染的生產項目;禁止向綠色食品基地水域及灌溉渠道排放不符合國家和地方規定標準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
與此同時,堅持對基地生產用水進行環境監測機構監測,只有符合標準的方可灌溉使用;堅持對農田保護區的糞便、廢水及其他廢棄物進行高溫腐熟的無害化處理,避免和減少對基地環境造成二次污染;及時回收農膜、農藥瓶等有害廢棄物,防止或減少農用化學物質對土壤和農產品的污染。堅持對綠色食品生產基地的土壤、水、空氣進行檢測和環境評價。
近年來,對基地環境進行動態監管是黑龍江省重本溯源保基地環境質量的另一項基礎性工作。記者從省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獲悉,為掌握全省綠色(有機)食品基地環境質量狀況,切實保護基地生態環境,推動綠色食品產業持續健康發展,黑龍江省改變以往抽查的方式,在全國率先開展了全面的綠色有機食品基地環境指標檢測。通過招標方式選擇了三家監測單位,對全省已建成的7209萬畝綠色有機食品基地進行環境監測和評價。其中,土壤檢測指標包括PH值、總鎘、總汞、總砷、總鉛、總鉻、總銅及有機質、氮、磷、鉀、陽離子交換量等12項指標,灌溉水檢測指標包括PH值、總汞、總砷、總鎘、總鉛、六價鉻、氟化物、化學需氧量和石油類9項指標,空氣檢測指標包括總懸浮顆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氟化物等4項指標;共檢測土壤樣品7700個、水樣2100個、大氣2400個,全面係統地掌握了基地環境的現狀。
全程標準化規范生產提升品牌含金量
標準化是打造優質綠色有機食品基地的核心。多年來,黑龍江省始終堅持把標準化生產作為一條硬杠杠,實行政府推動、規模布局、龍頭帶動、全程監管,將標準化貫穿于綠色有機食品基地建設和管理全過程,從內在提升綠色有機食品品質。
狠抓標準體係建設。按照綠色有機食品基地建設的質量標準和生產技術要求,黑龍江省在現有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及地方標準基礎上,進一步修訂和完善產地環境要求、優質品種標準、生產繁育技術規程及產品包裝儲藏運輸技術操作規程,形成全產業鏈的科學配套標準體係;現已制定包含各類綠色、有機食品技術操作規程70多個的《綠色食品生產技術規程》和《綠色食品專用生產資料推薦管理辦法》,並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正式頒布實施。
狠抓標準“落地入田”。充分考慮農民的接受能力,為讓農戶對每項標準都能看懂、能學會、能會用,按照《綠色食品生產技術規程》和《綠色食品專用生產資料推薦管理辦法》,編寫、下發綠色有機食品技術“明白紙”、“操作歷”10萬多冊,並與推薦使用、禁止使用的投入品清單一並下發到基地農戶,易懂易記,方便適用。同時,定期開展標準培訓,提高農戶標準執行能力。2015年僅省級培訓班就舉辦5期,直接培訓師資和骨幹1000多人,延伸培訓20多萬人。
狠抓標準實施監管。綠色有機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和優良品質既是產出來的,也是管出來的。黑龍江省通過多種舉措強化基地生產制度建設和標準實施監管,一是建立農戶生產管理手冊制度。全省普遍按照基地農戶“戶有種植卡,村、鄉、縣有生產登記簿,鄉、縣有基地分布圖”的模式進行統一管理。種植卡和生產登記簿按生產實際詳實填寫,農戶種植卡一份,由村技術員負責收回並保管;生產登記簿一式三份,村、鄉、縣各一份,分級保管歸檔立卷,用作生產過程和農產品質量追溯的查詢。2015年,黑龍江省統一印制了《生產管理手冊》,進一步規范了基地農戶管理。二是建立農戶“聯保”制度。重點是在綠色食品標準化基地,實行質量責任聯保。主要內容是以若幹農戶為一個單元,每個農戶不僅要對自己是否按照綠色食品標準生產負責,也對單元其他農戶是否嚴格執行標準承擔一定的責任。通過這種責任聯保的方式,使基地農戶與農戶之間,能夠做到相互監督,相互學習,相互提升,營造按照標準生產的良好氛圍,促進綠色食品標準的實施和落實。三是建立基地專項檢查制度。在全國率先開展綠色食品標準化基地專項檢查工作,著重檢查“投入品”使用、標準化生產、基地與企業對接等情況。截至目前,已先後檢查基地83個,龍頭企業120家、基地單元150個,走訪合作社(農戶)近160個,生資銷售網點70家。
狠抓投入品質量監管。在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基地縣(市區)分批推行投入品“準入”制度和質量追溯機制,嚴禁區域內銷售違禁農業投入品;在成規模的綠色食品生產基地普遍建立投入品專供點,集中區域,統一管理,聯合控制;建立綠色食品生資銷售目錄公告公示制度,增強基地農戶的辨別選擇能力,確保綠色食品生產基地投入品安全。目前,全省已有266家綠色有機食品企業和基地進入追溯體係,三年內實現全覆蓋。推行了質量承諾制,建立誠信檔案,強化全產業鏈誠信體係建設。與此同時,加大相關部門專項執法力度,嚴查嚴管嚴罰違禁投入品銷售;協調環保、藥檢、土肥和農技推廣等單位,嚴格按標準控制使用量和使用次數。
大力推廣典型示范。在整地、播種及水稻大棚育秧等農作物生長關鍵環節,採取召開現場會、舉辦培訓班等多種形式推進工作,適時總結推廣各級各類典型,充分發揮起示范引導作用,以點帶面,推廣發展。2015年,在肇東熙旺谷物種植合作社分品種建設了13個綠色有機食品示范基地,在標準化實施、病蟲草害防控、質量監管等方面進行試驗示范,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帶動效應。
權威解讀“三品一標”
我們通常所講的綠色食品產業,並非只是綠色食品,還包括無公害農產品、地理標志農產品和有機食品,這就是俗稱的“三品一標”。如果用金字塔結構來比喻“三品一標”的話,那麼,金字塔底座是無公害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塔腰”是綠色食品,“塔尖”則是有機食品。
“三品一標”是指經過指定部門認證,按照一定標準生產,質量符合要求,許可使用特定標志的安全農產品。其中——
無公害農產品:是指使用安全的投入品,按照規定的技術規范生產,產地環境、產品質量符合國家強制性標準並使用特有標志的安全農產品。無公害農產品的定位是保障消費安全、滿足公眾需求。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是政府行為,採取逐級行政推動,認證不收費。
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是指標示農產品來源于特定地域,產品品質和相關特徵主要取決于自然生態環境和歷史人文因素,並以地域名稱冠名的特有農產品。
綠色食品:並非是指“綠顏色的食品”,而是指產自優良環境,按照規定的技術規范生產,實行全程質量控制,無污染、安全、優質並使用專用標志的食用農產品及加工品。綠色食品標準是應用科學技術原理,結合綠色食品生產實踐,借鑒國內外相關標準制定的,在綠色食品生產中必須遵守,在綠色食品質量認證時必須依據的技術性文件。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綠色食品標志是質量證明商標,屬知識產權范疇,受《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保護。
有機食品:按照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的《有機產品》國家標準(GB/ T19630-2011)規定:“有機農業是遵照特定的農業生產原則,在生產中不採用基因工程獲得的生物及其產物,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飼料添加劑等物質,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協調種植業和養殖業的平衡,採用一係列可持續的農業技術以維持持續穩定的農業生產體係的一種農業生產方式”。按照有機農業方式生產、加工、銷售,符合中國有機產品國家標準,經有機產品認證機構認證的農產品稱為有機食品。
[責任編輯: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