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海洋與漁業廳在沈陽舉辦了全省漁業增殖放流工作新聞發布會。
會上,省海洋與漁業廳黨組成員、副巡視員陳來釗向與會媒體通報了遼寧省近年來開展增殖放流工作的基本情況和“十三五”期間尤其是今年遼寧省增殖放流工作計劃安排。
當前,遼寧省正在大力推進現代漁業建設。增殖放流工作是建設現代漁業的重要手段,是加快轉變漁業發展方式的重要舉措,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農業部的大力支持下,遼寧省近海漁業增殖放流工作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深受廣大漁民的歡迎,受到社會各界廣泛好評。
遼寧省開展漁業增殖放流歷史悠久,早在1985年率先在黃海北部開展了中國對蝦的增殖放流。“十二五”時期,全省的增殖放流事業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增殖放流規模不斷擴大,放流品種不斷增加,在近海漁場和內陸水域放流區域共投放水生生物健康苗種518.11億個單位,投入資金4.12億元。近年來,遼寧省進行的中國對蝦放流投入產出比高達1:9左右,三疣梭子蟹投入產出比達到1:10左右。每年平均為近海捕撈漁民人均增收2000元左右,取得了資源恢復、漁業增產、漁民增收的良好效果。
“十三五”期間,遼寧省將繼續開展近岸海域增殖放流工作,改善水域生態環境,科學養護近海水生生物資源,維護生物多樣性和水域生態安全,促進漁業可持續健康發展。
2016-2019年,在黃海北部、渤海遼東灣漁場以及內陸水域開展魚、蝦、蟹、貝、淡水魚等海淡水品種增殖放流工作,預計全省計劃在近海及內陸公共水域年平均投放水生生物健康苗種100億個單位,年平均投入增殖放流資金8100萬元左右。預期平均每年在黃海北部和遼東灣回捕中國對蝦產量總計480噸左右,產值8000萬元;回捕三疣梭子蟹300噸左右,產值2000萬元;回捕鰱、鱈、河蟹、團頭魴和池沼公魚等1.6萬噸,實現產值2.5億元以上。
2016年,全省計劃投放中國對蝦、三疣梭子蟹、車蝦、褐牙齎、梭魚、鰱鱈魚、河蟹等海淡水品種100億個單位(其中海水品種49.28億個單位,淡水50.72億個單位),投入增殖放流資金8100萬元(其中海水6940萬元,淡水1160萬元)。
來自新華社遼寧分社、遼寧電視臺、遼寧日報、東北新聞網、騰訊大遼網、中國海洋報遼寧記者站等媒體的記者共10余人應邀出席了發布會。省廳辦公室、漁業處、漁政處、省苗種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參加會議。
[責任編輯: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