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甘肅探索貧困地區脫貧路 農業產業化發展模式漸形成

2016年05月31日 10:07 來源:甘肅新聞網 字號:       轉發 打印

  近年,甘肅各地因地制宜調整農業結構,打破傳統耕作模式,培育優勢特色主導產業,目前產業化發展規模漸形成。

  武都區建設高原夏菜標準園區

  為加大隴南市區蔬菜供應量,滿足市民“菜籃子”需求,武都區蔬果中心採取多種方法,擴大蔬菜種植規模,大力發展高原夏菜。2016年,武都區蔬果中心會同隴南益科農副產品開發有限公司利用中央現代農業發展資金高原夏菜標準園建設項目在隆興鄉八方村通過訂單方式動員該村農戶新建高原夏菜標準園300畝,種植的蔬菜有架豆王、牛心菜、辣椒、洋蔥、紅蘿卜、菠菜等。

  目前各種蔬菜已全部定制完畢,長勢良好,豐收在望。預計該標準園畝產量可達2000公斤,可產各類蔬菜60萬公斤,畝產值達4000元,總產值可達120萬元。

  通過該項目的實施,一方面解決了貧困農戶吃菜難的問題,另一方面增加了農民收入,同時為全區適宜發展山區蔬菜區域的村社通過產業精準扶貧找到了一條新的路子。

  甘州區花寨鄉:田野里崛起“鋼鐵力量”

  甘州區花寨鄉柏楊樹村設施農業示范點2萬噸氣調庫開工建設,現已完成新建鋼屋架大棚34座,目前正在進行高原夏菜栽種。

  今年,柏楊樹村圍繞培育主導產業,以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為突破口,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積極培育優勢特色產業,打造品牌、綠色、高效農產品,促進優勢產業規模化、產業化發展,計劃實施設施農業示范點二期工程,總投資860萬元,新建鋼屋架大棚300座,2萬噸氣調庫1座,種植高原夏菜2000畝,進一步促進設施農業形成規模,鞏固精準脫貧工作成效,帶動更多群眾增收致富。

  自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開展以來,柏楊樹村引導群眾轉變發展觀念,打破農業傳統耕作模式,建立設施農業示范點,規模化種植高原夏菜,探索出一條沿山貧困鄉村脫貧致富的新路。

  柏楊樹村設施農業示范點建設項目一期工程于2015年7月開工建設,總投資656萬元,實施柏楊樹村設施農業示范點一期工程,修建鋼屋架大棚20座,整理土地2500畝,修建1.4萬立方米塘壩1座,襯砌渠道13公里,鋪設滴管管網11.8公里。示范點採取統一規劃、統一建造、統一品種、統一技術指導、統一銷售,分戶經營的“五統一分”經營管理模式,13戶精準扶貧戶每戶經營一至兩座鋼屋架大棚,由甘肅省春綠農產品有限公司進行全程技術指導。去年,每棚實現收入7000元,純收入達4000元以上,實現了脫貧工作由大水漫灌向精細滴灌轉型的精準扶貧目標。

  東鄉縣布楞溝村開展農作物種植試驗

  高山鄉布楞溝村地廣人稀,幹旱少雨,生態脆弱,年均降水量250-300毫米,年蒸發量高達1100毫米以上,是一個典型的雨養旱作農業區,主要農作物有玉米、馬鈴薯、小雜糧等。由于惡劣的生產生態環境,區域內農作物產量低而不穩,常常是種了一袋子,收了一帽子,嚴重的旱情制約著當地群眾生產生活的改善和經濟社會的發展。

  為了促進當地群眾脫貧致富,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推動農牧業良性循環發展,東鄉縣篩選適應本地實際的優質牧草和糧飼兼用型作物,大膽引進、試驗示范種植甜高粱、箭舌豌豆、紅豆草等多年生飼草和糧飼兼用型作物共98畝。共投入化肥5噸,農業機械16臺套,農膜500公斤,各類種子2010多斤。同時,臨夏州農科院在布楞溝村建立農作物試驗示范田14畝。通過試驗示范種植探索推動了該村草食畜牧業和循環農業的融合發展,必將為全縣推廣新型種植業積累經驗、奠定基礎。

  麥積區創建蘋果標準化示范園勢頭強

  麥積區以蘋果標準化生產為抓手,以物化補貼為依托,以科技培訓為支撐,堅持“區域化布局、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專業化銷售”的現代農業發展思路,通過政府引導和資金扶持,目前全區種植蘋果面積達40.3萬畝,年產量40萬噸,產值達17億元,蘋果標準化示范園建設勢頭強勁。近年來,麥積區堅持把發展“花牛”蘋果等果品做為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的主要途徑。今年,該區按照規模大、檔次高、集中連片的要求,重點打造北路地區蘋果、核桃果品基地5個千畝果品示范園建設,按照統一規劃、適地適樹、綜合開發的原則,依托項目支撐,果品基地建設區、生態養殖區、辦公區布局合理、科學實施,並對山、水、林、田、路進行綜合治理,進一步優化了基地內的產業布局,著力提升基地的綜合開發水平。

  今年,麥積區果品產業局引進煙臺果樹研究所矮砧M9、P337煙富8號蘋果新品種,並把中灘鎮後川村矮砧密植蘋果示范點作為創建省級蘋果標準化示范園,通過與公司、合作社積極協作,率先在中灘鎮後川村採用國內最先進的矮密栽植技術,逐步把矮砧密植蘋果園示范點打造成樣板園、示范園、精品園,通過示范輻射帶動逐步在全區推廣,將為麥積區蘋果產業在經濟上高效益、土地上高利用、光能上高效率、技術上高標準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也為周邊地區大規模發展蘋果新型栽植模式提供了技術支撐。

  瓜州縣瓜州鄉溫室蜜瓜上市

  5月中旬,瓜州縣瓜州鄉的幾位農戶拉著自家溫室產的銀蒂瓜在市場叫賣。“我的這棚瓜是年前種的,5月13日開始上市,預計能賣到六月底,現在一斤能賣十元左右,一個棚最少能賣兩萬多元錢”瓜州鄉移民新村瓜農楊多虎說。

  為進一步做大做強蜜瓜產業,近年來,瓜州鄉巧借“蜜瓜之鄉”名片,積極整合資源,通過資金補貼、技術指導等方式引導瓜農重點發展塑料大棚和日光溫室種植蜜瓜,提早和延長蜜瓜銷售期,提升蜜瓜價格,增加農民收入。

  瓜州鄉長馬明說,2016年,全鄉蜜瓜種植面積達3.2萬余畝,其中,大棚蜜瓜1600余畝,溫室蜜瓜300余畝,蜜瓜產業已成為全鄉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

[責任編輯:劉暢]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