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吉林省加快農村信息化建設

2016年05月31日 16:41 來源:吉林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農村的信息化問題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目前,在農村信息化過程中,手機作為無線通訊工具在農村得到普及。雖然城鎮人口使用比例遠遠高于農村,但農村使用網絡工具最多的還是手機。據2015年4月公布的《2014年農村互聯網發展狀況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49億,其中農村網民1.78億,農村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高達81.9%。由此可見,手機成為了農民上網的首選。

  利用好手機網絡終端,向農民提供及時有效的農業資訊、科學有益的健康傳播等,對提高農民的生產能力、生活水平和增收致富的機會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手機終端傳播農業科技是最為方便快捷、行之有效的方式;利用青年農民的家庭主導地位和手機網絡終端的傳播載體,是做好農村健康傳播的有效途徑;農民利用手機網絡終端,掌握一手資訊,可為增收致富提供信息便利;網上購物和社交平臺,真正方便了農民的生活,讓留在土地上的農民不再閉塞,徹底實現與世界溝通。以吉林省為例,吉林省是農業大省,是國家糧食主產區,有近一半的人口為農民,而作為生力軍的青年農民,他們對網絡信息的掌握和運用,對農村生產、生活、醫療、衛生等諸多方面都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

  農民利用手機上網推動農業農村信息化進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制約因素和亟待解決的問題。首先,網絡覆蓋率成為制約農民手機上網的首要因素。寬帶網絡村村通是推進農村信息化的一個重要舉措,但是由于地區間經濟、文化和通訊事業發展的不均衡,使得吉林省的寬帶網絡僅在城鎮實現了全覆蓋,還有一些較為偏遠落後的農村尚未實現寬帶網絡的覆蓋。在實現寬帶網絡覆蓋的地區,農村公共區域WIFI的覆蓋率也非常低,很多地區甚至為零覆蓋,農民只能依靠手機運營商提供的移動網絡上網。移動網絡流量資費標準的不菲和4G、3G基站覆蓋率低的問題,對農民手機上網造成制約。截至2015年下半年,吉林省4G基站覆蓋率僅為60%,3G基站覆蓋率為90%,由于農村基站覆蓋率又低于城鎮,所以吉林省農村的移動網絡覆蓋率則比這組數字更低,網絡覆蓋率低成為制約農民手機上網的首要因素。其次,智能手機應用技術缺失以及缺少有針對性的第三方應用程序成為農民利用手機上網發展生產、方便生活的技術難題。近年來,隨著智能手機價格的親民,越來越多的被銷往農村市場,但是除了接打電話、發送信息和音樂廣播功能外,上網功能不被全部或多數農民所掌握,很多農民擔心操作不當造成“跑流量”,所以智能手機應用技術培訓的缺失也阻礙吉林省農民手機上網的進程。

  2015年11月4日,農業部公布,計劃用3年左右時間,通過對農民開展手機應用技能和信息化能力培訓,提升農民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運用手機上網發展生產、便利生活和增收致富的能力。農業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強化農民手機上網培訓和服務,是農業農村信息化“彎道超車”、城鄉統籌發展的重要措施。針對吉林省農村信息化發展實際,各級地方政府應採取有效對策,真正達到利用手機網絡終端來服務農民的目的。

  扎實推進農村信息化建設。各地在農村信息化發展規劃上,應繼續推進農村寬帶網絡和4G基站覆蓋的建設,真正實現“網絡村村通”。把通網絡與“科技扶貧”和“精準扶貧”相結合,讓吉林省偏遠落後的農村能夠與較為發達的城鎮一樣,享受網絡資源,走出脫貧致富的新路。縣鄉級政府,可以參照城鎮公共區域WIFI覆蓋經驗,結合各地實際情況,規劃建設以行政村為單位、向村民免費提供無線網絡服務,讓農民在村里真正有網可上。

  切實做好農村信息技術培訓工作。各地應開辦針對農民的信息技術培訓班,向農民普及現代信息技術,如智能手機的上網功能、互聯網知識以及網上銀行支付等技能。同時,科研部門要根據農民發展生產、方便生活、增收致富的實際需要,設計開發出有針對性的第三方應用程序。目前國內專為農民設計開發的APP可謂鳳毛麟角,吉林省還處于空白,為了積極配合和適應農民手機上網,應組織農業科研人員和信息技術人員聯合研究開發農民APP。精準服務于農民的APP不僅能夠提高農民上網的熱情,其價值的實現更是農村信息化的真正意義所在。

[責任編輯:劉暢]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