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河北固安:高標準農田節水又增效

2016年06月03日 14:34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原來澆地用的是土壟溝,費水費時,用上噴灌機和智能機井房,配上智能電卡,現在澆地一個人就辦了。”河北省固安縣禮讓店鄉相公莊村種糧大戶寧國江指著田間的自走式噴灌機向記者介紹說,“噴灌比大水漫灌每畝省水三分之二,並且澆得均實。噴灌機4小時可以澆6畝地,要是人工得再雇4個人才行,每天每人光人工費就得100元”。

  寧國江種了150畝小麥,高標準農田建設給他帶來了不少便利。不僅噴灌機享受了農業綜合開發的項目補貼,所種的小麥也是從中國農科院引進推廣的節水品種,生育期只需要澆2水,比傳統品種少澆2水。土地平整後,採用大地塊耕作,打掉的田埂溝渠都能種麥子,每畝地能增加一分地的播種面積。原來小麥畝產不到 800斤,如今可以達到1100斤。

  固安是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首批項目縣,承擔著建設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高標準農田的任務。以寧國江所在的禮讓店鄉項目區為例,由于沒有外來地表水,灌溉用水利用淺層地下水,此前有機井209眼,井深約100米,由于機井深度不夠、出水不足、分布不均,而且大部分農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坡度不合理現象,造成澆地困難,水資源浪費嚴重。加之農田土壤的有機質含量偏低,影響了當地糧食產量。

  從2014年起,當地加大了農業綜合開發力度,通過平田整地、溝塘清淤、配套路橋涵閘灌排設施、建設農田林網,改善了農田基礎設施,提高了土地產出率和水資源利用率。如今,穿行在項目區內,放眼望去可見,一排排整齊的防護林、一處處高標準智能化的機控房、一條條筆直寬闊的機耕道。配合農業綜合開發,當地還組織推廣了小麥節水高效種植、大田高效栽培模式等實用技術。

  固安縣農業綜合開發辦副主任尹艷軍說,建設高標準農田,加強土壤改良和農田整治,推廣節水增效技術,可以有效提升糧食產能。截至目前,當地已建設高標準農田2萬畝,扶持了一批農業產業化重點項目,增加糧食生產能力4500萬斤,農民年增收5200多萬元。中低產田改良後,吸引了不少大戶流轉土地,土地租金從原先的每畝400元漲到了900元以上。

[責任編輯:王亞靜]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