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重慶吳灘鎮:立體循環種養打造特色產業鏈條

2016年06月03日 14:35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重慶吳灘鎮:立體循環種養打造特色產業鏈條

  本報記者 冉瑞成 中國縣域經濟報記者 楊露勇

  夏日里,重慶市吳灘鎮祥瑞和種養殖場里油菜清綠,池塘點綴其間,給人的第一印象這里根本不是年出欄生豬近萬頭的養殖企業,卻像一家別致的農家樂。

  “這是因為我們嚴格遵循循環農業要求,按照國家的環保標準來配置設施。”養殖場負責人王均平介紹,豬舍內安裝有循環係統,包括自動化清糞和沼氣循環裝置等。糞污進入污水處理係統後進行固液分離,固體成為幹糞,作為有機肥直供周邊蔬菜、水果基地;液體通過厭氧發酵罐處理20余天後,流入沼液儲存池,可直接作為肥料使用;過剩沼液進入站外沼液池存放120天左右,就可達標排放了。

  “有機幹糞很受周邊種植企業歡迎,平均一噸能賣到400到500元,不僅如此,還能給養殖場周邊村民提供免費沼氣,一舉多得。”王均平說。

  “目前,吳灘鎮共有規模養殖場41家,其中標準化規模養殖場26家,大小不一,但都有一套生態循環養殖鏈,保證了糞污就地消納。”吳灘鎮鎮長王永宏說。

  吳灘鎮還進一步將畜禽養殖與蔬果基地結合起來,通過合理布局種植綠色涉農產品為畜禽養殖消納糞肥污染,實現循環種養相結合。

  在規劃富硒果蔬示范園時,吳灘鎮就確定了種養結合的目標。通過招商引資和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場24家,形成了“養殖業—糞污處理—環境控制—有機肥—種植業”的生態循環立體養殖鏈。

  在帥鄉聖墾生態園,3000畝的蔬菜園核心區廣鋪管道,排灌設施齊全,這些管道同時還實現了周邊養豬場的肥料、水源互通。同樣實現資源共享的,還有當地的葡萄園、西瓜和紅心火龍果基地。

  這種“豬—沼—菜(果)—魚”的立體循環種養布局和模式,既使養殖業實現持續發展,現有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又促進了無公害、綠色農產品的生產,形成了一批特色果蔬品牌。“聶家菜”暢銷重慶各大超市,“潤滋源”富硒西瓜、“坤友”葡萄等特色水果深受消費者喜愛,“彬哥牌”花椒、“九葉鮮”花椒油取得國家級綠色食品認證,分別獲得第十五屆、第十六屆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金獎。

  據介紹,自去年重慶市江津區重點打造吳灘循環農業示范園以來,吳灘鎮蔬菜、花椒、畜禽養殖三項產值達3.9億元,比上年增加0.45億元,帶動全鎮3.3萬農村居民人均增收1360元。吳灘鎮先後認證無公害農產品5個、綠色食品3個,注冊商標15個。

[責任編輯:王亞靜]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