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2016年益陽市夏季糧油生產形勢

2016年06月16日 14:51 來源:益陽市農業委 字號:       轉發 打印

  大力貫徹執行2016年中央、省委一號文件和省、市農業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以“調結構、優品質、降成本、強基礎”為指導思想,加強領導,統籌安排,確保了益陽市2016年夏季糧油生產工作的平穩推進。當前大田早稻正進入分蘗盛期,玉米正進入營養器官生長旺盛期,小麥油菜等進入適宜收獲期。

  一、糧食生產整體情況

  2016年全市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穩定在630萬畝左右,糧食總產245萬噸左右。今年糧食生產工作的重點是通過全力抓好水稻專業化集中育秧、繼續推進“湘米產業工程”、實施糧食綠色高效高產創建和遏制耕地拋荒等措施,實現我市糧食生產在數量和質量上有新的突破。去冬今春以來,通過層層分解、嚴抓落實,為我們抓好糧食生產工作,尤其是抓好今年早稻生產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夏糧面積落實有新突破。一是通過狠抓早稻集中育秧,提升了全市雙季稻率。據各區縣(市)糧油站統計,今年全市落實早稻面積250.5萬畝,比去年增加3萬畝左右,主要產糧大縣都確保了今年早稻面積同比去年穩中有升。二是優化種植結構。南縣、沅江、大通湖棉區順應長江流域棉花退出國家收儲政策大形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積極引導農戶調整優化種植結構,改種水稻等主糧作物,增加糧食作物播種面積。三是種糧意願強烈。近幾年糧食市場價格相對平穩,種糧效益基本有保障。在此情況下,農戶和種糧大戶的種糧意願強烈,種糧積極性大幅提升,雙季稻生產發展相對穩定。

  (二)早稻專業化集中育秧有新突破。今年省農委下達益陽市的早稻專業化集中育秧指導性任務29.2萬畝。據統計,全市實際落實到位的早稻集中育秧大田面積達到102萬畝,比去年增加7萬畝,六個項目縣全部超額完成省定指標任務。全市已經投入和正在追加的資金共5000萬元,採購水稻種子100萬公斤、育秧基質2100余噸、地膜150噸等。早稻集中育秧項目育秧主體數5083個,其中專業化育秧主體數765個,達到15.1%。

  (三)機械化育插秧有新突破。全市早稻專業化集中育秧各項目實施單位以項目建設為契機,大力推進機插秧簡易育秧大棚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早中稻機插秧育秧插秧技術規程推廣應用,同時積極探索晚稻機插及配套技術。在育秧大棚建設面積的突破性增長的帶動下,全市水稻機插秧面積比去年大幅度增加。據市農機局統計,今年全市水稻機插秧面積達到150萬畝。

  二、夏季糧油生產形勢

  (一)早稻生產形勢較好。今年早稻育秧期間氣象條件較好,沒有出現爛芽爛種等情況。雖然今年早稻拋插同比去年有所提早,但是四月中下旬的間歇性陰雨天氣偏多,導致早稻拋插掃尾工作比去年推遲3-5天。目前來看,五月份的天氣條件較好,再加上後期的肥水管理及病蟲防治工作到位,預計今年早稻的生產形勢不會比去年差。

  (二)糧油作物病害較重。小麥、油菜今年的單產水平預計同比去年下降2-3個百分點。主要是因為四月份的雨水偏多,導致小麥赤霉病、油菜菌核病發生較重。

  (三)玉米生產面積萎縮。春玉米正進入營養器官生長旺盛期,當前葉齡6片葉。同樣由于前期雨水偏多,今年春玉米整體長勢稍弱于去年,後期的培管任務較重。2016年由于玉米國家收儲政策取消,挫傷了農民的種植積極性,預計全市玉米面積28萬畝左右,比去年減少兩成。

  三、糧食生產保障機制

  當前農業生產資源配置緊縮的現狀,是制約推進我市現代農業發展的嚴重障礙。積極而充分地保護利用各項生產要素,是解除當前農業生產瓶頸的根本出路,是切實保障我市農業生產特別是糧食生產的重要途徑和手段。

  (一)加強耕地保護利用。耕地是農業生產最根本的生產資料,關係到農業產出品數量和質量的最關鍵性因素,因此必須抓好耕地保護和開發利用。一是嚴格保護基本農田。對于已劃定的基本農田,要實行最嚴格的保護措施,不得變更使用屬性,更不得非法佔用。對于破壞基本農田的行為和有關個人要嚴肅追究其相關責任。二是嚴格實行耕地佔補平衡。非農化的耕地佔用,一定要嚴格實行佔補平衡。在補充耕地數量得到確保的同時,一定要抓好補充耕地的質量把關,嚴禁以次充好等現象。嚴格貫徹落實《益陽市耕地耕作管理暫行辦法》,通過加強耕地保護開發利用,實現“藏糧于地”的目標。

  (二)加快推進土地流轉。目前耕地流轉政策措施仍不健全,造成農村土地流轉存在諸多問題。一是部分農民因擔心政策變化,寧願田土拋荒也不願意流轉出去,流轉意願低;二是簽訂的合同期限普遍較短,大部分流轉到種糧大戶的耕地都是採取一年一簽的形式,有的農戶隨意提高流出土地的承包費,流轉難度大,同時承租戶的生產規劃風險大。各級政府和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要繼續出臺有利于推進土地流轉的政策,加快土地流轉,特別是積極開展土地信托流轉,力爭 2016年實現糧食生產耕地流轉面積達到222萬畝,比去年增加10萬畝;同時承租稻田30畝以上的新型經營主體力爭達到18000戶,比去年增加805戶。

  (三)加強技術推廣應用。為規避自然風險,實現糧食生產安全,我們已連續多年狠抓了水稻直播的控制,取得了較好的成效。由于近年來農業生產氣候條件較好,直播產量不低,再加上勞動力成本持續上漲的壓力,在個別地方水稻直播仍然比較嚴重,要完全杜絕困難較大。為控制水稻直播,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加大了農業生產新技術新成果的示范推廣應用,如水稻生產三項關鍵增產技術、糧食作物高產創建、機插秧示范推廣、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新品種示范推廣、種子包衣、精量播種等,不但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而且還降低了農業生產面源污染等,產生了積極的生態效益。堅持“產學研”相結合,加快新技術新成果的轉化應用,切實提升了糧食產能建設,達到了“藏糧于技”的目標。

  (四)加強結構調整。積極應對國際國內糧食市場變化和衝擊,加大糧食種植結構調整力度,努力實現糧食產能提升和確保口糧安全的雙重目標。繼續努力打造市區資江兩岸50萬畝連片雙季水稻優勢產業帶建設,促進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發展。在抓好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的同時,因勢利導,積極搞好種植結構調整。南縣、沅江兩縣今年分別繼續調減棉花種植面積達到3萬畝和1萬畝,用于發展糧食生產。今年南縣計劃推廣實施稻蝦共作和稻菜(苔)模式面積分別達到10萬畝與5萬畝,大通湖計劃推廣實施稻蝦共作模式面積2萬畝。良好的市場需求前景和預期經濟效益為農業種植結構特別是糧食生產結構的調整提供了強大動力。

  (五)加強品質提升。以推進“湘米產業工程”實施為龍頭,在水稻生產規模優勢的基礎上,積極打造地理保護湘米品牌和商標,充分發揮品牌效應,全力發掘和釋放品牌效益優勢,實現稻米生產優質增效目標。通過“良種、良法、良田、良態”堅密結合,實行訂單發展,聯合基地生產。2016年重點抓好赫山、沅江、南縣和資陽等地50萬畝無公害優質高中檔中晚稻生態基地建設。通過優質優價和品牌打造,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六)加強社會化服務。切實加強病蟲害防控。加強以稻飛虱、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紋枯病、稻瘟病、稻曲病、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為主的水稻重大病蟲害的監測預警,切實提高聯防聯控能力,確保因病蟲災害損失率控制在5%以內。大力推進水稻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積極發展和扶持專業化服務組織,全市完成統防統治全程承包服務面積350萬畝。實施統防統治成建制整體推進,水稻高產創建示范片、無公害綠色大米生產基地要實現專業化統防統治全覆蓋。大力開展水稻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推進示范,積極推廣綠色防控技術,確保綠色防控總體覆蓋率達到20%以上。抓好農機專業合作組織建設,力爭建成100個高標準農機專業化合作社。加強對農機合作社的規范與管理,全面落實《湖南省農機合作社管理制度》。加強培訓,全面提升農機合作社理事長、機修技術人員和財務人員的從業素質。全面落實農機社會化服務十大推進措施,實行專業化服務,標準化種植,機械化生產,產業化經營,不斷壯大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

  (七)加強行政推動。嚴格按照省人民政府《關于全面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的實施意見》文件精神,市縣兩級政府積極出臺糧食安全行政首長責任制文件,明確各級政府行政首長為糧食生產第一責任人,要切實擔負起保障本地區糧食安全的主體責任。市、縣、鄉三級分別成立了糧食生產工作領導小組和早稻專業化集中育秧領導小組,通過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行政推動,做到了任務到位,責任到人。市人民政府與各區縣(市)人民政府將簽訂2016年糧食生產目標管理責任狀,把任務全面落實到位,充分調動鄉(鎮)、村組幹部重農抓糧的積極性,形成“層層負責、一抓到底”的工作機制。春節前後南縣、沅江、赫山和桃江等區縣(市)分別召開了糧食生產專題工作會議,對2016年全年糧食生產工作及當前春耕備耕事項作了積極動員與部署。

  (八)加強宣傳報道。一是惠農政策宣傳。充分利用媒體推介、召開會議、廣播宣講、張貼標語、懸挂橫幅、發送手機短信、制作牆體廣告與宣傳板塊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國家和省、市、縣關于開展集中育秧、發展糧食生產的各項惠農富民政策,特別是農業“三項補貼”改革的有關精神和文件,充分調動了農民的種糧積極性。二是集中育秧宣傳。各項目縣在2月底至3月初分別召開了早稻專業化集中育秧動員大會,對今年的早稻專業化集中育秧新變化新要求作了進一步的闡述,對相關任務進行了全面部署安排。其中有的項目縣錄制了開展集中育秧、發展糧食生產等專題片在縣電視臺播放。縣鄉兩級政府出動了宣傳車下鄉進村,向群眾大力宣講集中育秧的重要意義。三是生產典型宣傳。如南縣通過縣政務網、縣電視臺等平臺,大力推介了楊國安、余建文等糧食生產中的育秧大戶和種糧大戶典型,使群眾明白“開展集中育秧、發展雙季稻生產”是促進增產增收的重要舉措。據統計,全市共張貼標語、懸挂橫幅大小2000余條,印發宣傳資料5萬余份。全市上下宣傳報道真正做到了電視有頭像、廣播有聲音、報紙有文字、牆上有廣告、路邊有標語、路口有橫幅、田邊有標牌,通過宣傳引路,收到了很好的輿論推動效果。

  (九)加強督查考核。市人民政府積極研究制定《益陽市落實糧食安全市長責任制考核辦法》文件,明確提出切實加大督查考核力度。根據該辦法,市糧食生產領導小組辦公室等部門按照《關于全面落實糧食安全市長責任制的實施意見》文件精神,對全市糧食生產情況進行全面督查,督查情況將作為全年考核評估的重要依據。對工作不力、糧食生產階段性目標完成嚴重滯後或耕地成片拋荒的區縣(市),嚴肅追究責任。

[責任編輯:王亞靜]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