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從省財政廳了解到,自2013年財政部啟動美麗鄉村建設以來,雲南省共投入美麗鄉村建設資金101.5億元,實施了1361個美麗鄉村建設項目。其中,88個國家級扶貧重點縣實施項目986個,佔項目實施總數的72.5%;省級共下達扶貧重點縣美麗鄉村建設補助資金13.44億元,佔下達資金總量的62.5%,資金和資源更多地向貧困地區傾斜,助力脫貧攻堅。
為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和脫貧攻堅工作的統一部署和要求,雲南搶抓財政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試點機遇,依托獨有的民族文化、區位優勢和豐富多樣的生態旅遊資源,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試點的同時,找準契合點,大膽探索,開拓創新,將美麗鄉村建設與脫貧攻堅共同推進,實現了美麗鄉村規劃與脫貧攻堅規劃同步、資金整合與脫貧攻堅整合同步、政策扶持與脫貧攻堅同步、農民致富與脫貧攻堅同步的“四個同步”。
在規劃先行中,由縣級政府結合當地城鄉一體化發展規劃、農村發展總體規劃、當前新農村建設規劃和脫貧攻堅工作實際,將一事一議財政獎補、美麗鄉村、傳統古村落保護和脫貧攻堅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同抓同落實。目前,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重點向山區、半山區和貧困地區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重點圍繞生態旅遊、休閒觀光、文化傳承、特色農業等優勢明顯的村落進行打造;全省已完成“十三五”期間項目儲備庫計劃項目4545個,並納入項目庫實施動態管理。
財政資金如何“四兩撥千斤”?雲南省通過整合各級各類資金和資源,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引導農民、村集體和社會等各方面資金,以縣級政府為主負責整合新農村省級重點建設村、扶貧整村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和農村危房改造等各類財政涉農專項資金,齊心協力共建美麗鄉村。自2013年以來,在101.5億元美麗鄉村建設資金的投入中,中央和省級財政資金21.5億元,州、縣、鄉投入和整合各類資金60億元,引導社會投入和群眾籌工籌勞折資20億元。在分配財政資金時,對88個國家級扶貧重點縣,按照鄉村人口每人20元的標準(其余縣、區標準為每人18元)進行測算,在政策上給予傾斜和支持;對貧困縣上報符合美麗鄉村建設要求的項目,優先予以立項。自2013年以來,全省共實施1361個美麗鄉村項目,其中,國家級扶貧重點縣實施項目為986個,佔項目實施總數的72.5%。
美麗鄉村建設增加了村級集體收入,有效帶動鄉村旅遊和農業產業發展,為群眾提供就地就近就業和創業機會,帶動群眾增收致富。如:騰衝市固東鎮銀杏村3年累計接待遊客9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1億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61元,較2010年增長2.6倍,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從原先的726戶減少到9戶,貧困人口從2520人減少到39人;彌勒市西三鎮可邑村打造的民族文化旅遊小鎮,村級集體年收入從4.7萬元增長到3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從8421元增加到9516元。
[責任編輯:王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