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四川集體資產股改試點加快 讓農民共享發展“蛋糕”

2016年06月21日 15:03 來源:四川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去年成立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年底社員股東們每股保底分紅700元。今後,甜橙畝產1500公斤以上每增50公斤還要再分紅10元。”近日,遂寧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試點工作現場會上,射洪縣沱牌鎮黃家堰村村支書徐如華的介紹讓與會者眼前一亮。

  去年6月,作為“園中村”代表,黃家堰村被射洪縣確定為集體資產股改試點村,不久,農民徐如幹多了一個新身份——黃家堰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股東”。他和1135位村民一起領到了股權證。憑這張股權證,他第一次領到分紅。

  去年,中央在全國31個省市區各布局一個集體資產股改試點縣市,成都市溫江區入列。其實,溫江可謂集體股改“先驅”。2007年,溫江永寧鎮就通過“兩股一改”(土地股權化、集體資產股份化、對集體資產股份制改造)成立成都首個股份經濟合作社——開元股份經濟合作社。至今年2月,溫江已股份量化集體資產3.8億元,集體土地2193公頃,並重構三級集體經濟組織法人治理結構,組建股份經濟合作社1134個、股份經濟合作聯社90個、股份經濟合作社聯合總社10個。“這一經驗做法受到中央農辦、農業部的肯定,在全省推廣。”省委農工委負責人介紹。

  同樣是去年,《四川省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試點方案》和《四川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界定指導意見》出臺,四川省在射洪、溫江等10個縣市區的73個村啟動首批集體資產股改試點。不久,在試點村,曾經的集體經濟從“人人所有,人人無份”的“糊涂賬”變為村民股東“按份共有”且吃得著的發展“蛋糕”。

  今年,四川省新增40個縣市區試點改革,加快集體資產股改進程。試點地區紛紛建立起農村集體資源性資產確權登記頒證、經營性資產折股量化、非經營性資產統一運營的管理機制,“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正變為現實。南江縣八廟鄉普照寺村針對27戶貧困戶,將集體資產股權設置為集體、農戶、貧困戶“三個1/3”,今年普通農戶人均配股484元,貧困戶人均配置優先股4977元,讓貧困農戶享受最大改革紅利。

  注重分類指導也是四川省一大特色。省農業廳負責人介紹,在堅持集體所有前提下,四川省針對集體經濟發育程度和集體資產區位性質,在建立經濟合作社外,對城郊或經濟發達地區等集體資產較多的地區建立集體資產管理公司,實行按份共有,對集體經營性資產較少的地區則通過土地股份合作社實行股份制分紅。

  “將盡快總結一批可復制、易推廣經驗,凡有條件的地方都應全面加快推進這項改革。”省委農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連線

  當上讓城里人也眼紅的“有資產”新型農民

  成都市溫江區萬春鎮天鄉路社區股份經濟合作社董事長王世軍:早在2007年,天鄉路社區就在全省較早一批吃“螃蟹”,完成集體資產股改。當時界定集體經濟組織經營性凈資產1921萬元,集體土地153.2公頃,商鋪3.6萬平方米。厘清了集體家底,股權量化到人之後,關鍵就是要想方設法把集體“饃饃”做大做強,讓社區股東們像東部沿海發達地區一樣,能靠著集體一起發家致富。9年來,我們通過委托經營、合作經營、自主運營等多種方式,將集體資產做大到6200多萬元,2015年營收1700余萬元,人均分紅4000多元。社區股東們當上了讓城里人也眼紅的“有資產”新型農民,2015年人純均收入已達25000元左右。(記者 李淼)

[責任編輯:王亞靜]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