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四川眉山彭山區:暢通農村土地流轉渠道

2016年06月27日 14:44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本報記者 李曉東 危兆蓋

  【改革追蹤看落實】

  6月,四川成都平原腹地的眉山彭山區現代農業園區內悶熱潮濕,紫藤家庭農場場主、大學生創業者張籍友的70多畝葡萄已到盛果期,每畝純收入1.5萬元。今年的葡萄早在兩個月前就全被預定出去了。

  2009年,剛大學畢業的他準備在農業種植領域施展拳腳,為了流轉20多畝土地,找了9戶農家,花費了一個多月。後來,張籍友流轉70多畝的種植用地,前後花費不到一周時間,談判對象也變成了僅有的政府土地流轉平臺——國有正興農業發展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正興公司)。張籍友說:“現在收入一年比一年高,待今年的果子‘變現’後,我就把規模再擴大點。”

  帶給張籍友便利的,是彭山區近年來探索的農村土地規范流轉體係改革。

  放活農村土地經營權,讓土地流向更高效率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解決當前農村土地撂荒、耕地乏人的重要手段。但在實際的土地流轉中,卻存在農民怕業主“跑路”,業主怕農民“難纏”,政府怕無限“兜底”的尷尬境地。針對三方的“心病”,彭山區在農村改革試驗中探索建立三級服務體係,既讓土地流轉規范有序,又能進行風險防控和處置,確保了農民利益。

  2014年,由彭山區財政出資5000萬元成立的正興公司,以第三方服務平臺的身份,協助地方政府和農業主管部門為社會資本進入農村流轉土地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公司成立後,通過市場化辦法開展對全區農村土地流轉的信息收集、地塊整合、包裝推介,並負責配合政府部門審查投資業主資質來化解各方風險。目前,該公司已建立起覆蓋全區的12個鄉鎮子公司、80個村社服務站,區鎮村三級服務體係實現了零距離服務農民流轉土地的需要。

  在土地流轉過程中,農民通過村社服務站與鄉鎮子公司簽訂委托書,公司將農民委托流轉的土地進行整合、包裝,通過區農村產權交易服務中心公開挂牌流轉。有了正興公司的全程介入,解決了流轉土地碎片化和業主投資規模化的矛盾,實現了“信息多跑路、業主少跑腿”。同時,業主通過公開平臺競爭獲得土地,使流轉公開透明,實現了農民利益的最大化。

  正興農業公司董事長鄧斌介紹,彭山區的改革控制了土地流轉過程中的潛在風險。正興公司在土地流轉時將資質審查前置,業主有無實力、經驗、技術保障等都是考察內容,對流轉30畝以上的將進行風險提示。按照規定,在簽約流轉土地時,公司會分類向業主收取每畝土地200元至300元的風險保障金,用于建立區土地流轉風險處置專項基金。對業主退租的大宗土地,採取墊付租金、自主經營、再次招商的模式,確保農民權益不受因業主經營不善帶來的影響。

  彭山區委副書記郭紅說:“通過探索創新‘三級土地預推,平臺公開交易,資質審查前置,風險應急處理’土地流轉四步機制,全程化解流轉風險,實現了農民流轉有收益,業主投資得效益,政府服務做公益的三方受益格局。”

  截至目前,彭山區已集中流轉土地面積12萬畝,流轉率已達50%,通過區農村產權交易服務中心挂牌流轉的土地比原來農民自行流轉的每畝均價提高了83元。彭山區今年將再對外流轉5萬畝,土地流轉率將超過70%。(本報記者 李曉東 危兆蓋)

[責任編輯:王亞靜]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