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嶺位于“世界黃金玉米帶”之一的松遼平原腹地,以玉米為主的糧食產量始終穩定在60億斤以上,連續多年居全國前列,是國家唯一命名的“中國玉米之鄉”。但巨大的玉米產量背後,也帶來了秸稈處理不當引起的大氣污染問題。近年來,公主嶺市採取“疏堵結合”的方式,強化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推出一係列舉措防范焚燒秸稈帶來的污染。
疏——綜合利用讓秸稈變廢為寶
2016年5月7日,由國家秸稈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和公主嶺市政府主辦的中國玉米秸稈產業發展(公主嶺)高峰論壇,在公主嶺舉辦,同時,公主嶺市被授予“國家現代秸稈及炭基食品產業鏈示范基地”和“國家秸稈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玉米秸稈專業委員會”,這也是對公主嶺秸稈綜合利用工作的極大肯定。
近幾年,公主嶺市在秸稈綜合利用上,開發了秸稈飼料化、秸稈燃料化、戶用沼氣原料等多個秸稈綜合利用項目,幫助農民對不需要的秸稈進行打包出售、粉碎做飼料等,充分使廢棄的秸稈實現綜合利用。
秸稈還田做有機肥料。近幾年,公主嶺市寬窄行等保護性耕作面積不斷加大,即“深松+旋耕+起壟”,全程機械化作業,一部分可實行秸稈還田作肥料。2015年,全市機械化秸稈還田面積達70萬畝,消耗秸稈40萬噸左右;通過黑土地保護性耕作項目,按照肥和秸稈1:1比例堆漚有機肥5.275萬畝,消耗秸稈1.5萬噸左右。
秸稈飼料化利用。全市牛飼養量達30多萬頭,一頭牛一年可以消耗1公頃的秸稈,按三分之一的牛使用作物秸稈計算,可消耗10萬公頃的作物秸稈,達100萬噸。
秸稈燃料化利用。為了更好地促進秸稈有效利用,公主嶺建設了以焚燒農作物秸稈發電的國能生物發電廠,年消耗秸稈30萬噸左右,電廠周邊的鄉鎮,通過秸稈打包,賣給發電廠,既解決了農作物秸稈露天焚燒問題,又增添農民的收入。
大力發展秸稈機械化收割作業。全市現有60臺打捆機參與秸稈機械化收割作業。每年收割秸稈50萬畝,收割秸稈量33萬噸左右。
戶用沼氣原料。2004年至今,全市共修建6500個沼氣池,年用量約為0.3萬噸。
積極引進招商項目。2016年,公主嶺市引進主要以農作物秸稈、畜禽糞便等生物質為原料,通過厭氧發酵加工獲得沼氣吉林恆昌農業集團生物燃氣項目,該項目達產後,預計年可利用秸稈12萬噸。同時,國家共投資13萬元在公主嶺市毛城子魚塘坊村修建秸稈氣化站1座,運行幾年來效果良好,年消耗秸稈0.35萬噸。
同時,公主嶺市還積極搭建搭建金融、土地、科技平臺,促進秸稈綜合利用產業發展。
堵——明確聯保責任執行“一票否決”
公主嶺市制定並發布《公主嶺市秸稈禁燒工作方案》、《公主嶺市秸稈綜合利用工作方案》,以鄉鎮政府(涉農街道)為單位,成立秸稈禁燒工作現場執法小組,具體負責轄區內的秸稈禁燒工作,形成了秸稈禁燒工作全市總動員的局面。公主嶺市政府與各鄉鎮政府簽訂了責任書,明確聯保責任,嚴格執行“一票否決”,各鄉鎮政府也參照市政府與各村簽訂了責任書,將責任嚴格落實到村、屯乃至村民,一旦發現,將按照消防條例或治安管理條例相關規定,予以罰款及行政拘留的處罰。
全市開展多種形式的秸稈禁燒宣傳動員活動,在春、秋兩季秸稈焚燒多發期間,公主嶺市秸稈禁燒工作領導小組督查組分成2至3個督查組深入鄉鎮村屯,對全市的秸稈禁燒工作進行督查,加大對重點時段、重點區域的檢查頻次,及時發現並制止焚燒秸稈的行為,並將發現的問題及時通報給各鄉鎮政府,及時處理解決,對于在秸稈禁燒工作中虛報、瞞報的鄉鎮予以通報批評。2016年春季對焚燒秸稈共處理教育30余人,省政府組織下派的檢查組對公主嶺市進行了檢查,經過環嶺鄉街道、二十家子鎮、龍山鄉、放馬溝等鄉鎮,未發現大的過火面積,沒有大面積燃燒秸稈現象,總體上,公主嶺市今年秸稈焚燒現象發生率明顯低于往年。
[責任編輯:王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