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無人機農業植保第一股“艾森博”亮相新三板

2016年06月30日 10:23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 字號:       轉發 打印

  圖為中航天信無人機在田間進行“一噴三防”作業。

  本網訊 國內無人機農業植保領域迎來首家新三板挂牌公司。6月29日,北京艾森博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證券代碼:837563,以下簡稱艾森博),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係統舉行挂牌敲鐘儀式。

  艾森博成立于2010年3月5日,是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專業團隊創建的新興無人機企業,擁有中航天信(北京)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中恆天信(天津)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南昌中航天信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三個全資子公司。該公司集研發、生產、應用服務于一體,致力于為客戶提供專業的工業級無人機解決方案,並引領工業級無人機應用產業化。

  據了解,我國擁有18億畝耕地,要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保障糧食安全,病蟲害統防統治是其中的重要一環。但由于稻田不同于旱地的特殊條件,使得地面裝備行走困難,而且長江中下遊地區水稻種植地塊流轉率不高,呈碎片式特點,這些地區僅靠地面噴灑裝備實現植保機械化很困難,需要借助航空植保來達到防治效果。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經驗也表明,必須結合現代化的無人機作業技術,才能構成完整高效、準確施藥的水稻植保體係。經估算,我國農業航空植保具有千億級剛性需求,且對技術和商業模式要求較高。

  儀式現場,艾森博公司董事長劉臣表示:“艾森博積極研制最先進、最精準、最可靠的植保無人機技術,努力建立並推廣一種高復制性、可規模化的無人機農業植保應用新模式。”博公司總經理伏浩介紹,艾森博將“精準、高效農業植保”作為核心業務和重要發展方向,集多年無人機設計和農業植保經驗,傾力打造了“天敵”係列植保無人機和“天信雲網”數據運控雲平臺,創造性地提出了“兩機兩網”和“千村千畝千人”的運營模式,將信息化和工業化充分融合,引導農民以精準高效的無人機自動化施藥技術取代傳統的”“雨淋式”人工噴灑施藥方式,顯著提高作業效率,降低農藥用量。

  目前,艾森博以江西省等水稻主產區為基地,已建立了幾十萬畝作業示范田,實現單架無人機平均作業量300-400畝/天,效率是傳統人工植保的30-40倍,農藥使用量顯著降低,切實實現了“精準施藥,減施增效”的既定目標,力求讓“精準化、自動化、信息化、本地化”的現代無人機植保服務理念惠及最廣大的農戶。

[責任編輯:王亞靜]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