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甘肅莊浪農村設立“環保夜校”引導農民處理垃圾

2016年06月30日 13:04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打印

  “種了一輩子的地,但是知道的農業知識甚少,農膜、秸稈、化肥等造成的污染危害,如果不是去上環保夜校,到現在我都不知道。”甘肅省平涼市莊浪縣潘河村農民潘能能說。

  潘能能如今也是村里的一名環衛工人,除了農事和打掃村里的衛生,他每周都到村里的環保夜校上課,“講課的都是環保專業人員,從生活垃圾正確處理方法,到如何使用化肥、保護土壤、提高產量等,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讓大家很快理解和掌握。”

  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生活結構的改變,農村白色污染、生活污水、畜禽養殖污染等問題越來越突出。對此,莊浪縣高度重視農村環境綜合整治,2011年底,舉辦“環保夜校”,培訓農民環保知識,引導農民解決問題。

  潘能能說,以前家里的地膜,不知道可以回收,都當做垃圾焚燒或者填埋在地里,污染空氣不說,土壤肥力下降。夜校老師告訴我們,地膜有專門的回收站,賣給回收站既有錢又環保。

  從去年春天開始,潘河村每周都有一節環保課。潘能能說,現在使用農藥時,會仔細看說明,不會胡亂混在一起就往農作物上噴,家里的農家肥也會有意識地積攢在一起,用到地里,農產品更綠色健康,也解決了糞便臭氣熏天的問題。

  莊浪縣環境監測大隊副隊長張曉峰介紹,“環保夜校”上課的老師都是環保局等相關工作人員,每節課人多時有110多人,少時也有二三十人。

  張曉峰表示,剛開始時,由于農民的知識水平低,環保知識較專業,農民不太理解,後來,他們在授課時使用方言、結合實際,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讓農民易于接受。

  目前,莊浪縣成立環保夜校31個,每個夜校每年舉辦至少4期500人次的培訓,累計舉辦培訓130多期6.5萬多人次,通過對環保法律法規、農村環保新技術等內容的培訓,人人關心、支持、參與環保的良好氛圍逐漸形成。

  張曉峰稱,如今農村生活垃圾的構成成分發生變化,隨著電器進入鄉村,原來老百姓燒火做飯或者燒炕的柴草秸稈,現在變成多余的垃圾,還有塑料袋等,造成白色污染,而很多老百姓還意識不到這一點,提高農民生態文明意識不容忽視。

  近年來,莊浪縣探索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長效機制,累計完成投資1853萬元,其中爭取項目資金1714萬元,集中實施了12鄉鎮31個村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依法依規採購分類式垃圾箱2662個,垃圾清運車20輛,密閉式垃圾鬥529個,手推式保潔車164輛,吸糞車9輛,建成了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處理站3處,敷設管網3765米,並將設施設備輻射到12個村,按照生活垃圾“戶分類、村收集、鄉清運、縣處理”的模式,日可處理生活垃圾20噸,日處理畜禽養殖廢物300噸,通過項目實施,農村環境衛生有了顯著改善,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提升。

  在當地,為進一步開展農村環境保護工作,莊浪縣在3個鄉(鎮)分別建成臥龍鎮環保所、南湖環保所和朱店環保所,配置環保工作人員,負責鄉鎮的環境管理工作。“十三五”末,莊浪縣計劃在每個鄉鎮均成立環保所,進一步推進農村環保工作進程。

[責任編輯:王亞靜]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