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海口市瓊山區:幫困有了“私人訂制”

2016年07月13日 14:26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海南省海口市瓊山區紅旗鎮墨橋村文昌村民小組貧困戶周業富最近領到了12只幫扶羊苗,他的養羊致富路開始了。

  今年59歲的周業富一家7口人,其中一個孩子正在上大學,家庭人均年收入僅2000多元。

  周業富的新羊圈就建在其承包的橡膠林地旁,面積30多平方米,是區人大常委會多方籌資幫其建起來的,“我平時主要靠外出打零工賺點辛苦錢,收入不高。養羊效益好,一只羊一年至少可賺2000元左右,我現在有11只母羊,一年可出欄20只,效益可觀,這比打工要好得多”。

  “之前我們對其養羊的可行性進行了論證分析,一來這里林密草多,二來他有勞力。如果養羊順利的話,他今年就可以順利摘貧帽。”瓊山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國強說。

  在周業富的新羊圈牆上,一塊精準幫扶貧困戶信息牌引人注目,牌子上寫著周業富的家庭基本情況、幫扶內容、各級幫扶單位責任人以及技術跟蹤服務人等。“扶貧就要做好跟蹤服務,為貧困戶排憂解難,尤其是為其提供技術服務。”瓊山區紅旗鎮鎮長吳敏說。

  貧困戶陳垂富領到了扶貧幫扶單位送來的兩頭黃牛,他激動地說:“我家人多地少,3個孩子還在上學,人年均收入不到2000元。有了這兩頭牛,脫貧有盼頭了。”

  吳敏說,為確保精準扶貧取得明顯成效,該鎮今年採取了“五包五措施”。“五包”即單位包村、領導包戶、幹部包人、包責任、包扶貧成效,“五措施”就是幫產業、幫學、幫醫、幫技術、幫就業。

  “實施精準扶貧,就是要因地制宜,因人而異,通過精準調查,建檔立卡,制定‘一戶一策’幫扶計劃,充分尊重貧困戶的意願。扶其上馬還要送一程,我們重點要做好扶貧跟蹤服務,確保扶貧成效。”陳國強說。

  紅旗鎮政府還專門制定了一整套脫貧攻堅“一戶一策”幫扶工作方案。“這些‘一戶一策’幫扶方案,其實就是精準扶貧的‘私人訂制’,這樣扶貧更有針對性,更能取得實效。”吳敏說。

[責任編輯:劉暢]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