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河南省推進內貿流通體制改革:緩解農產品買貴賣難問題

2016年07月18日 13:28 來源:河南日報農村版 字號:       轉發 打印

  在街邊買過農民“直銷”的蔬菜,你一定會被其價格嚇一跳——比在超市里甚至農貿市場都要便宜得多,我們平時買菜的價格居然是農民“直銷”蔬菜的好幾倍。

  不過不用懊惱,好消息來了:7月14日,省商務廳召開國內貿易流通體制改革發展省級綜合試點工作推進會,總結試點工作經驗,力求探索出可復制推廣的模式方案,在全省范圍內實現流通現代化,農產品買貴賣難問題將有望得以緩解。

  一般來講,農產品從產地到零售終端有很多環節,相應的交易、場地、攤位、儲藏、運輸、損耗等費用大幅增加,有時能佔到最終零售價的70%。

  同時,在城市化快速推進過程中,批發市場和配送中心紛紛“靠邊站”,離市中心越來越遠,導致“最後一公里”配送難、配送貴的問題十分突出。

  與其他商品相比,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落後,特別是冷鏈設施嚴重不足,具有公益性質的批發市場和社區便民菜市場基本沒有,成為農產品流通效率低、成本高的重要原因。有統計顯示,我國果蔬運輸平均損腐率超過20%,是發達國家的4倍,每年流通損耗高達千億元。這也成為此類產品價格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不僅僅是農產品,隨著居民消費日趨個性化、多樣化,電子商務蓬勃發展,快遞包裹數量大幅增加,社區便利店自動提貨櫃、驛站等流通設施跟不上,“最後一百米”的問題又逐漸顯現出來。

  如何破解“流通困局”,把流通費用降下來、效率提上去,更好地發揮流通對保供應、穩物價、促消費、惠民生的作用,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課題。

  國內貿易流通體制改革就是要解決這一問題,就現階段來看,我國內貿流通業組織化、專業化、標準化、信息化程度低,流通基礎設施布局不合理、銜接不緊密,造成流通環節多、效率低、成本高等突出問題,成為擴大消費的重要制約。

  據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河南省率先在洛陽、焦作、安陽、許昌、南陽、駐馬店、鞏義、永城等8地進行試點,就是要爭取實現轉變政府職能,建立適應大流通、大市場發展需要的新型流通管理體制;同時,打破地區封鎖,促進商品要素自由流動和企業公平競爭,使市場運作更加順暢。

  據洛陽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洛陽市將在豫西偏遠鄉鎮建設農貿市場,使豫西山區的農產品可以方便地集疏,20噸的貨車可以在三小時內裝滿貨,解決當地農產品賣難的問題。同時,也為購買豫西土特產品的市民提供比較優惠的價格。

[責任編輯:王亞靜]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