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採摘的“黃金芽”。
□本報記者 樊邦平 文/圖
在我國茶葉中,“黃金芽”是一個新興的品種,該茶的原始品種于上世紀90年代在浙江省余姚市被偶然發現。後由當地茶葉研究單位經過近10年時間選育而成,是國內目前培育成的唯一黃色變異茶樹種。
由于茶葉氨基酸含量遠超白茶和傳統綠茶,再加上種植面積少,供應量少,在當前的市場上,“黃金芽”茶需求旺盛,常常一芽難求。也正因如此,它成為了茶葉中的搖錢樹,每畝產值遠超1萬元,高于傳統茶葉約5000元/畝的產值。
滎經縣在規劃“4·20”蘆山強烈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工作中,在全省率先引進該茶葉,並大力推廣。日前記者走進滎經農村,詳細了解了該茶的種植情況。
現場
每畝純賺萬余元
“資源枯竭鄉”靠茶翻身
7月11日,滎經縣滎河鄉紅星村,在海拔1200米的山林間,引種自浙江省的“黃金芽”遍植在林下、坡上。這里是滎經縣千畝“黃金芽”茶生產基地,目前全雅安市僅有1個。
雖然採茶的最佳時機早已過去,但滎經縣滎河鄉光源生態農業專合社負責人韓銀甫仍忙得不可開交。因為進入汛期以來,茶園的管護必須加強,否則極易造成低洼處積水,影響茶葉生長。
滎河鄉內,國道108線貫穿全境,這里曾經因生產煤炭等礦產而聲名遠揚,但近年來,隨著煤炭等產業的市場波動和管理政策調整,曾經礦產資源豐富的滎河鄉成了 “資源枯竭鄉”。賴以生存的礦業產業進入了寒冬期,要尋找突破口,唯有加快產業轉型。
韓銀甫曾經是當地小有名氣的煤老板,在全鄉產業轉型的當口,他看到了茶產業的前景和希望,于是早早加入了當地的“黃金芽”茶種植隊伍。
“開不了礦了還能幹什麼?在農村就搞農業嘛。”7月11日,韓銀甫一邊忙著處理茶園的事務,一邊告訴記者,選擇務農,正是看重了“黃金芽”茶的高附加值。
“根據測定,‘黃金芽’茶葉的氨基酸含量高達9%,而白茶的氨基酸含量為5-7%,普通茶的氨基酸含量為3-4%。目前市場上的 ‘黃金芽’少得很,價格也高,我很看好它的市場前景。”韓銀甫告訴記者,“黃金芽”茶苗每株價格接近2元,市面上“黃金芽”成品茶數量十分有限,售價更是可觀。
記者在淘寶網上搜索發現,普通“黃金芽”茶平均網絡售價高達2000元/公斤,遠遠高于其他茶葉。
“前有名山的綠茶,後有雨城的藏茶,放眼雅安市,在茶產業的布局中,滎經必須另辟蹊徑,所以我們想到了發展目前市面上稀有的‘黃金芽’茶。”滎經縣農業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當地的“黃金芽”種植主要集中在滎河鄉,該鄉有耕地3500余畝,除去耕種口糧的土地,剩余的土地和開墾的坡地幾乎都種了茶葉。
“種普通茶葉,農民每畝能增收5000元左右,但種植‘黃金芽’茶,每畝至少能增收1萬元,管護得好,收入還要高。”滎河鄉鄉長廖禹告訴記者,進入豐產期的“黃金芽”畝產能達到45公斤,初加工後可得8公斤茶葉,目前市場上該茶葉售價為5600元/公斤。保守估計,農戶每畝純收入超過1萬元。從2013年引入以來,目前“黃金芽”茶的種植面積已佔到當地種植茶葉的一半以上。
調查
技術要求高
大戶是種植主力軍
“‘黃金芽’是外來品種,和普通的川茶相比,它對生長環境、管理方法、技術保障等的要求都更高,種起來的前期投入也更高一些。”廖禹告訴記者,當地“黃金芽”的種植以農民專合社和種植大戶為主。在大戶的帶頭示范下,一些一般農民也開始探索種植,目前當地一般農民一共種了約200多畝“黃金芽”。
“種‘黃金芽’茶比外出打工強,也比種傳統川茶效益高。”7月18日,該鄉楠木村7組村民彭鑒告訴記者,散戶農民種“黃金芽”,前期需要一定的時間和金錢投入,但後期只要管護到位,就能產生很好的效益。
彭鑒此前在外地務工,聽說當地要引進“黃金芽”種植,在打聽了該茶的市場行情後,他于2013年毅然返鄉,一邊向大戶學習,一邊自己摸索種起了兩畝茶葉。第二年掌握了種植竅門後,彭鑒開始擴大規模。截至目前,他的“黃金芽”種植面積已擴大到300畝,每年種茶收益超過了300萬元。他也從種植小戶變成了大戶,從打工仔變成了人們眼中的大老板。
“‘黃金芽’色澤亮麗,保健價值高,產量稀少,再加上一年可三季採摘,即使是夏秋季節的茶葉,品質也不遜于其他品種產出的春茶。所以綜合計算下來,平均每畝‘黃金芽’能為農民帶來上萬元收益,遠遠高于普通茶葉。”彭鑒認為,從目前的市場狀況來看,種植“黃金芽”有前景,只是普通農戶在種植時要多幾分努力和用心。
◎專家提醒
不可盲目跟風種植
省茶葉行業協會相關負責人也提醒說,“黃金芽”作為一個新興品種,市場對其有好奇心,所以目前的價格處于高位。但後期隨著種植面積擴大,“黃金芽”的市場價格是否還會堅挺就不好說。各地在引進該品種時既要結合地方實際,更要參考市場的行情波動,切忌盲目跟風種植。
[責任編輯: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