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海南:田洋內澇不再苦 稻谷瓜菜香正濃

2016年08月04日 13:50 來源:海南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自2011年以來,海南省投入37億元進行土地整治惠及數十萬群眾

  受臺風“妮妲”影響,瓊北普遍出現降水。8月2日一大早,澄邁縣瑞溪鎮沙田村村民曾德利就來到自家的稻田查看水情,看著綠油油的稻苗,他感慨地對記者說,在田洋整治前,如果遇到臺風天氣,或者降雨大一些,田地就會成為一片汪洋,而現在再也不用擔心了。

  以前每到雨季,沙田村800多村民就分外擔憂,由于地勢平坦低洼,加之排水不暢,一下大雨村子必然內澇。村黨支部書記曾德柯說,沙田村一帶原來的泥土排水溝直徑只有80公分,而且經常被堵住,不僅是沙田村,附近幾個村都飽受內澇之苦,農業生產更沒有保障。

  2014年國際洋和大東洋基本農田整理項目幾乎同時開工,隨著項目建成徹底改變了這一尷尬局面:兩個田洋整治項目總規模達到1373公頃,總投資超過8000萬元;經過兩年多的建設,兩項目已平整土地上千畝,興建灌區和排溝128條共計73.6公里,修建一、二級田間道路近百條,擋土牆54公里;此外,還修建了攔水壩、農橋、水塘等一批農村基礎設施。

  記者到現場時看到,寬敞筆直的田間水泥路縱橫交錯,一條條混凝土灌渠穿過田間地頭,寬達11米的排溝內水流滾滾。澄邁縣土地儲備整理中心主任陳源說,通過土地平整、灌溉與排水和道路工程等措施,直接改善項目區耕地的田面平整度、灌溉排水條件,提高了其抵抗侵蝕、雨水衝刷等能力,提高了土地的利用價值。

  對于當地村民來說,更重要的是減少了自然因素對耕地質量和農作物生長的影響,大大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和經濟效益。曾德利告訴記者,他家有兩畝地,原來擔心內澇,低洼地全年只能種一季水稻,而如今他每年不僅可以種兩季水稻,還可以種一次冬季瓜菜,收入大大提高。

  陳源說,通過田洋整治,提升當地做精做優熱帶特色現代農業能力,走集約化、設施化、標準化、精細化、生態化、品牌化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也改善了農業生產和群眾生活出行條件特別是項目實施後改善了生態條件,減少水土流失和生態破壞,提高環境承載力,使得鄉村和農田環境更加優美。

  而在昌江黎族自治縣,經過兩年多的建設,海尾鎮白沙村農田整治項目日前通過初步驗收,此前曾因灌溉設施缺乏等原因大面積撂荒的近3000畝耕地,現在成了高標準農田,並正逐漸發展為海南省又一雪茄種植基地。

  昌江土地儲備整理中心主任李文高說,為開展昌江海南雪茄基地建設,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打造該縣農業品牌,從2014年4月開始,縣政府撥專項資金對項目涉及的2943畝農田進行改造,投入資金2969萬元。

  兩年來,通過土地整理項目的實施,配套完善了區內農田基礎設施,農田有效灌溉率達到90%以上,基本實現了旱澇保收、穩產高產,田間道路和生產道路的修建也更便于耕作,提高了集約化程度和機械化水平,達到田成方、路成網、渠相通、旱能灌、澇能排的效果,大大提高了耕地質量。

  據了解,自2011年以來,海南省共投入37億元進行土地整治,惠及39萬群眾。“十三五”期間,海南省還將通過實施土地整治項目建成60萬畝高標準農田,並加大補充耕地力度,通過土地整治新增耕地10萬畝。

[責任編輯:劉暢]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