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寧紅梨豐收了。
近年來,安寧市大力推進民生工程,結合實際在山區發展特色產業。安寧市的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從無到有,實現了歷史性跨越。截至目前該市共有“安寧紅梨”、“八街食用玫瑰”、 “安寧彎蔥”3件地理標志商標,在這些地理標志商標的發展推動下,不但提升了安寧市品牌建設的整體水平,也讓安寧千千萬萬農戶走上致富路,過上了好日子。
小彎蔥種植富了村民
近日,記者來到安寧,只見剛剛獲得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的“安寧彎蔥”正在金方街道千戶莊村綻放新綠。2015年,千戶莊村成立了安寧彎蔥種植協會,並在谷德邑村小組承包了10畝地,作為彎蔥品種試驗及種子提純復狀基地,以此帶動村民種植彎蔥。
家住谷德邑村的武大媽今年已經60歲,“去年我把自家的一畝地承包給協會種彎蔥,以前一畝彎蔥地的收益是6000元,通過協會技術人員的指導,引用標準化種植模式後,一畝地的平均收益可達8000元至9000元不等。”武大媽說,千戶莊村的彎蔥品質好,不愁賣,協會的種植基地也需要更多的人打理,在基地打工每天還能獲得50元報酬,自從種上彎蔥後,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據安寧彎蔥種植協會會長張桂萍介紹,安寧彎蔥的主產區正是千戶莊村,距今已有千年栽培歷史。如今,金方街道千戶莊村委會谷德邑、千戶莊、小漢營3個村民小組,年播種面積300畝,年產彎蔥1200噸。除了獲得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外,安寧彎蔥還注冊了“邑川”牌商標並通過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目前,安寧彎蔥已經成為千戶莊村委會的主導產業,帶動當地156戶農戶加入彎蔥種植協會,農戶年均增收約2000元。
紅梨變成增收“金果子”
初秋時節,安寧縣街一串串沉甸甸的紅梨果實挂滿枝頭,多年前縣街被譽為“紅梨之鄉”,種植紅梨給當地的農戶帶來了豐厚的收入,村民們蓋起新房、購了新車,生活越來越富足。
記者跟隨縣街街道雁塔村的馬錫榮來到了他家的梨園,只見兩畝半的梨園中梨樹排列整齊,果實綴滿枝頭。“早在半個多月就訂光了。”馬錫榮說,梨園雖然只有約百棵梨樹,但經過精心養護,今年光是中熟品種就套袋3萬多個,“年收入三五萬元沒有問題。”
雁塔村村委會書記趙剛介紹,2013年之前,雁塔村成為縣街最大的紅梨種植基地,但很多農戶卻更願意外出打工,任由梨樹自由生長。後來“安寧紅梨”申報了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不僅提升了紅梨品質的同時,也改變了管理方式,規范了種植標準。村委會與安寧禮義紅梨專業合作社共同成立了技術管護隊伍,由種梨好手帶頭示范,去年雁塔村的紅梨畝產值平均達到了7000元以上。
自去年開始,借助安寧禮義紅梨專業合作社(協會)這一平臺,雁塔村的農戶採取“互聯網+紅梨”的營銷模式拓展銷路,與電商簽訂合作協議,讓雁塔村出產的“安寧紅梨”不僅走向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武漢等城市,還出口到了新西蘭、澳大利亞、越南、泰國等國家。
玫瑰花香飄萬里
說到食用玫瑰,雲南人的腦海里都會想到八街。由于得天獨厚的氣候、土壤優勢,生長在安寧八街的玫瑰“花色艷、香味濃、加工品質好”,玫瑰花產業成為促農增收的支柱產業。
“多年前,八街玫瑰雖然品質好,但由于產量小,不成規模,銷售也成問題,發展農業光靠單打獨鬥是遠遠不夠的。”安寧八街高橋食用玫瑰專業合作社相關負責人龍興淮介紹,鮮花產品比較特殊,採摘下來的鮮花3天賣不出去就壞了,所以深加工勢在必行,如果沒有縱深發展,也無法帶來產業的發展壯大。
2007年,龍興淮牽頭組建了安寧八街高橋食用玫瑰協會,隨後又組建了專業合作社。經過多年的發展,合作社已研發出玫瑰花酒、玫瑰浴鹽、玫瑰補水露、玫瑰含片等20多種產品,產品除在雲南境內銷售外,還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銷往北京、上海等地,平均年產值最高達到700多萬元。
經歷了產業發展的輝煌之後,安寧的食用玫瑰花在2011年遭遇價格冰點,0.5元每公斤都賣不出去。如何扭轉產業發展乾坤,成為當地政府深思的問題,為了穩定玫瑰花價格,安寧市政府與企業簽訂協議,實施“玫瑰花保護價”機制。2015年“八街食用玫瑰”獲得國家地理標志商標認證,也讓八街成為了與山東平陰、甘肅苦水齊名的玫瑰花原產地。
八街街道產業發展辦主任劉志偉介紹,申請國家地理標志商標的目的在于提升品質,通過引入規范種植及分級收購,讓食用玫瑰的品質得到保障,讓標準化種植、無公害管理及綠色發展成為未來八街食用玫瑰的必由之路。下一步,安寧市還將通過“八街食用玫瑰”地理標志商標帶動產業規模化發展,引進大型企業,讓食用玫瑰花的產供銷一體化,在市場統一商標、統一包裝、統一宣傳、統一推廣,打造玫瑰花產業鏈,讓八街食用玫瑰真正成為經濟發展,促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
[責任編輯: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