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一次試養稻田魚,政府提供給我們魚苗,還教我們如何養,看今年的行情,一畝純收入能有1500元左右。”近日,昆明市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功山鎮稻田養殖戶蔡正林望著田里蹦跳的鯉魚,心里充滿了期待。
隨著田野里綠中漸黃的稻田揚花抽穗,尋甸“谷花魚”逐漸進入豐收的季節,田野路埂間增添了許多慕名而來的食客,來探尋這一大自然饋贈的美味。
尋甸縣農業局水產站副站長張朝坤告訴記者:“尋甸養殖的谷花魚投放的品種為‘芙蓉鯉鯽’,魚苗經過一年的成長就可為農戶們帶來一筆不錯的收入。”
對于農戶來說,稻花喂食魚兒,魚兒糞便又能增加稻田肥力,這種生態循環的模式,給農戶帶來的不僅僅是幾千元的收入,更是稻谷豐收的希望。隨著稻田里的谷花魚售賣完,也意味著稻谷即將上市,每年這個時候,稻田的主人都會沉浸在雙豐收的喜悅中。
張朝坤說,尋甸的谷花魚,品優味鮮,以最簡單的烹飪手法就能做出最美的佳肴,清燉肉質鮮嫩,口感甘甜鮮美,油煎則色澤金黃飽滿,口感酥脆香甜,每年都能吸引大量的食客前來品嘗。
據了解,昆明市“十三五”規劃中,對稻田養魚在產業上的布局,將尋甸縣劃入“特色高效漁業養殖區”。尋甸緊抓這一機遇,結合產業扶貧工作要點及貧困戶的條件、意願,把稻田養魚扶持成為一項致富新產業,變授之以“魚”為授之以“漁”,將扶貧“輸血”方式轉變為“造血”模式,拓展群眾致富渠道,幫助貧困群眾早日脫貧。如今,谷花魚養殖已成尋甸漁業發展的新亮點,成為增強尋甸漁業產業特色和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
截至目前,尋甸縣累計完成谷花魚養殖4312畝,預計總產量172.5噸,總產值862.4萬元。按畝產40公斤、市場價每公斤50元計算,畝產值達2000元,扣除成本500余元,畝純收益約為1500元,是單純種植水稻收益的2至3倍。
[責任編輯: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