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推進宜居鄉村建設時努力做到兩個結合,即宜居鄉村與發展現代農業相結合、與農村休閒旅遊相結合。”自開展宜居鄉村建設以來,于洪區將農村人居環境建設作為一項極其重要的民生工程來抓,以加快村農基礎設施建設為切入點,積極開展“農村環境整治”“設施完善提質”“宜居示范創建”三大係統工程,全力向綠、凈、亮、美的新農村衝刺,為于洪區旅遊業、現代農業發展奠定良好的硬環境基礎。
在這次宜居鄉村建設中,于洪區轉變過去農村環境整治各自為戰局面,統一編制建設規劃,把各個分項的建設項目集合成一個項目,落實到每個村,使各個村的整治和建設工作與全區步調一致、標準統一。同時,聘請專業部門編制建設規劃,發揮示范村的帶動和引領作用,打造宜居鄉村的典范和樣板,形成點面結合、上下統一的規劃體係,發揮重要的引領作用。
在農村道路建設上,于洪區以道路新建維修、路面硬化和完善道路排水設施為重點,大力開展農村道路建設工作,完成縣以上公路建設17條,新、改建黑色路面21.3公里。在農房改造上,于洪區目前已改造危房159戶,力爭2017年以前,使全區農村居民的住房達到安全、實用、節能和美觀的要求。在供水處理上,建設有動力的生態濕地污水處理設施5個,無動力村級氧化塘污水處理設施46個,承擔農村地區分散式污水處理任務。為保證農村自來水水質,實施了覆蓋光輝街道所轄28個村的飲水安全工程等。
“在近年來的宜居建設中,我們一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另一方面通過宜居鄉村建設推動現代農業、農村休閒旅遊的發展。”于洪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該區已把所有宜居鄉村項目列為城建計劃,納入財政預算體係,統籌安排。而在硬件設施進行提升的同時,強化宜居鄉村的內涵建設,完善農村公共服務體係。建立農村環境管理的長效機制,參照城市標準實行農村掃保,做到有專業車輛、專業隊伍、專業管理人員,保證農村垃圾日產日清、農村環境整潔有序。同時,按照不小于60平方米的標準配套農村衛生室,不小于100平方米標準配套農村多功能活動室、不小于1000平方米的標準配套農村文化廣場,提升農村公共服務設施。同步開展文化大篷車、鄉村書屋、農民講堂等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挖掘各村文化內涵。
更為重要的是,該區還力爭使每個示范村都成為鄉村旅遊關鍵點,全力發展農事觀光、休閒採摘等項目,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依托小韓蔬菜工廠、小韓溫泉會所等項目,構建集溫泉養生、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產業體係,打造市民休閒度假基地;深入挖掘永安橋的歷史文化資源,發展文化旅遊產業,打造特色鮮明的文化產業集聚區。“在宜居鄉村建設過程中,我們著力發展優勢產業,全力加速富民增收進程,而這也使宜居鄉村建設更加深入人心。”于洪區負責人說。
接下來,于洪區將加大宜居鄉村建設力度。據了解,于洪區計劃到2017年底,完成31個城中村的綜合整治,建成48個達標村,其中把雙樹、尚義、開隆、東老邊、邊臺、西二臺子、周家等7個村打造成為宜居示范村,選擇永安橋遺跡所在的永安村、南臺兩個村打造成為宜居樣板村。使于洪農村成為環境整潔、設施完善、生態優良、傳承歷史、富庶文明的宜居鄉村。
[責任編輯:王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