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頂山市衛東區鴻鷹街道大營村黨委書記蘆長平就頂著絲絲秋雨,去市里幾家蔬菜批發市場了解菜價情況。回到村里,他趕到余欣菜攤前說:“老余,東環路蔬菜批發市場的花菜新鮮又便宜,你趕緊去那里進菜!”老余興奮地點頭:“中!”
余欣今年70歲,自失去土地後,家庭十分困難。為讓老余盡快脫貧致富,蘆長平在村口找了一間門面房讓老余夫妻倆賣菜,有空就去菜市場轉轉,為老余推薦蔬菜。近年來,老余夫婦靠賣菜年收入10萬余元,他逢人就說:“是蘆書記幫俺走上了致富路!”
大營村是個城郊村,全村14個村民組,23800口人,2010年國家搞建設土地被徵用。蘆長平面對出了“農門”進“城門”的失地農民,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他總記著老書記張榜對他說的話:“長平啊,當幹部就要時刻想著群眾的疾苦。”他一次次召開村“兩委”會,商討失地農民的出路,實行分門別類,一戶一策,切實做好精準對接,確保300多戶貧困群眾在幫扶下實現全部脫貧。
“說了算,定了幹。”一場脫貧攻堅戰在全村打響。2011年,蘆長平拿出前些年自己幹企業積攢的1700多萬元,成立了長平安物業管理公司,還創辦了豫祥纖業有限公司、豫輝電力公司,以發展企業帶動失地農民脫貧,引領村民搞建築、跑運輸、發展花卉產業、飲食業……就這樣,村里8000多名青壯勞力不出村就有了活幹。
堅決不讓一個失地農民在奔小康的路上掉隊。本著這樣的信念,蘆長平帶領群眾在村里實施了“造福工程”、“精準扶貧工程”,發展第三產業,壯大集體經濟,走出了一條失地農民脫貧之路。大營村村容村貌也煥然一新,很多村民住上了漂亮的小洋樓,全村人均收入由2014年的4000元到去年猛增至8000元。
[責任編輯: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