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余杭記者站 王麗娟 通訊員 周峰)“你看,你看,這麼大的個頭,看著就高興!”11月16日,余杭徑山鎮雙溪的鄭大媽和周邊的村民正忙著收割香芋。今年,徑山臺灣農業科技園項目首期引進種植的200畝臺灣香芋喜獲豐收,眼下,像鄭大媽這樣賺的只是勞力錢,明年,由項目公司提供種芋、有機肥和技術並負責收購、下遊深加工,周邊農戶預計可實現每畝增收3000元!
承諾代種農戶 每畝最低盈利1000元
臺灣香芋以軟、糯、綿而著稱,既可做糧食又可加工成為香芋月餅、冰淇淋以及香芋酒等4大類100多種產品。今年5月,臺灣農業專家等與余杭方面達成合作協議,成立臺灣農業科技園項目,200畝香芋試種點正式啟動。
“余杭徑山好山好水好風景,經過檢測,這里的土壤中含有17種香芋生長需要的微量元素,再加上優厚的政策扶持,是我們這個項目選擇徑山的理由。”臺灣科技園負責人王振華介紹,以香芋為媒帶動兩岸農業共同發展,使臺灣香芋成為余杭徑山的又一特色農產品,是雙方的共同願景。
據了解,2009年以來,通過土地流轉等形式,徑山鎮雙溪村、四嶺村等4個自然村共盤活流轉土地1600畝。2011年,其中的200畝先期開展臺灣香芋的試種,眼下喜獲豐收,畝產約1500公斤,總產值150萬元。項目負責人之一金祖明介紹, 2012年該公司將在成功種植臺灣香芋的基礎上,發動附近鄉鎮農民廣泛種植,由項目公司提供種芋、有機肥和技術並負責收購、下遊深加工,爭取三年內發展到1萬畝。屆時,周邊農戶可實現每畝增收3000元,園區內深加工產品產值達2個億。
“香芋是15號開始收割的,每天大概有2噸。這兩天,已經有客商來拉貨了,很俏的樣子。”鄭大媽說,項目公司承諾除去成本,代種農戶每畝最低盈利1000元。“我們這里有個承包大戶,明年全部種臺灣香芋,我家也要多種點了。”
香芋怎麼吃?這里有張小菜單
香芋在臺灣,年消費量在5000萬公斤左右,被廣泛制作成火鍋料、冰淇淋、香芋薯片等100多種產品,深受各方歡迎。如今,在杭州本地就可品嘗到美味的香芋,那麼,香芋該怎麼燒,才能成為餐桌上的佳肴呢?
項目負責人之一金祖明給了一張菜單:香芋排骨、香芋米線、香芋煲粥、椒鹽香芋條、香芋鴨……都是平常可以自己烹調的佳肴。臺灣農業專家張坤木說,臺灣香芋含鉀量高,所含纖維素有利胃腸消化,是風味獨特的營養保健品,他推薦杭城的市民嘗嘗、試試,保準不會讓你失望。
[責任編輯:馬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