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工廠化育苗車間
海峽兩岸農業合作網訊 春天,長勢喜人的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和縣辣椒”,給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涂上了成片的綠色。
產業園以和縣臺灣農民創業園建設為主體,總建設面積6.42萬畝,主導產業蔬菜種植面積5萬畝,實現總產值51億元,其中主導產業產值46.5億元……一個個驕人的成績,一個個響亮的品牌,折射出和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的繁榮與發展,農業科技的創新與進步,更折射出農民不斷富起來的成功與喜悅。
“為加強培育孵化,為產業發展打造新龍頭,我縣建設了蔬菜種子科技示范園,重點培育華禾種業、理想種業等龍頭企業。”和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管委會主任李自祥介紹說。
目前,和縣已建成種質資源圃30畝、原種和原種繁殖區2000多畝、新品種展示區100畝、種業研發中心10畝。另外,還建成一個萬噸蔬菜種子交易中心和一個佔地面積200畝的大型現代化種子加工倉儲中心,蔬菜種子繁殖、儲藏、加工、銷售于一體的蔬菜良種“育繁推”基地已經投入運營,常年繁育蔬菜種子品種在40多個,實現葉菜類制種量全國市場份額的大幅攀升。截至目前,園區已建成華東地區最大的蔬菜工廠化育苗基地,育苗溫室總面積達5萬平方米,年育苗能力達2億株。
不僅如此,和縣還圍繞蔬菜深加工做起了大文章。2019年以來,和縣加快綠色食品開發,建成了綠色食品科技城,打造園區高端研發、食品安全、會展交流、投融資服務、人才培養、品牌渠道拓展的總部基地,目前已有安徽省皖江蔬菜產業技術研究院、南京農業大學和縣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安徽省蔬菜檢測中心、安徽省食品及食品相關產品檢驗檢測中心等公共服務平臺入駐。
與此同時,和縣加快創新科技成果轉化,與高校院所建立深度合作,共建蔬菜產業研究院、院士工作站、科技特派員工作站等平臺,引進高層次人才團隊進園創業;圍繞產業共性問題,開展自主研發和示范基地建設,加速成果推廣。截至目前,園區已建立科技特派員工作站3家,申請蔬菜設施新棚型等發明專利50個,研發“皖江1號秋延辣椒”“夏抗808耐熱白菜”等設施蔬菜專用型新品種10個,並引進示范推廣新品種80個,配套組裝和推廣應用蔬菜物聯網、水肥一體化等先進技術和裝備12項。
如果說科技讓產業園主導產業迅速提升。那麼功能拓展,則加速園區一二三產業融合。近兩年來,和縣產業園引進杭州蕭山蘿卜幹、醬菜、泡菜加工等企業,開發調理蔬菜、蔬菜飲料、蔬菜全粉、蔬果飲品、低溫禽肉制品、熟食禽肉制品等產品,銷往全國100多個大中城市,並出口至日本、韓國、阿聯酋等地。
和縣不斷拓展農業功能,大力發展與一二產業相關聯的涉農現代服務業,重點建設和縣華農農博城暨廣農農產品物流園,目前佔地140畝的一期項目即將投入運營。同時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大力發展農業新型業態,組建小辣椒電子商務、滿籃和鮮、和美科技等數家電商平臺,尤其是農產品物流園的建設,打破了傳統銷售方式,借助互聯網、大數據資源優勢,創新線上線下同步交易模式,鼎力打造集“商品交易、品牌展示、會展博覽、電子商務、檢驗檢測、倉儲、冷鏈物流”等七大功能于一體的“農副產品商業航母”,使和縣成為繼山東壽光之後又一個“買全國、賣全國”的蔬菜集散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和價格形成中心。(和縣臺灣農民創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