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農業合作網訊 正值新冠肺炎疫情“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關鍵時期,新津臺創園結合“送政策、幫企業、送服務、解難題”專項行動,積極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用真情抓發展、用真心優服務、用真誠解困難,切實當好“服務員”和“勤務兵”,為園區臺商臺企取得疫情防控和企業發展雙勝利提供了360度的全方位服務保障。目前園區企業復工率100%、滿產率98%以上。
真謀真幹抓服務,打造臺企集聚新高地。立足“引得進、留得住、發展得好”,充分釋放國家和省市縣惠臺係列政策紅利,配套縣級專項資金3000萬元,突出生態圈理念加大臺商臺企招引力度,營造服務周到、集群集聚的發展氛圍。聚集以翔生、蕃薯藤為代表的臺資企業13家,近三年累計投入園區基礎設施提檔升級經費2000余萬元、兌現臺資企業縣級財政補貼資金300余萬元,疫情期間成立“一對一”服務專班,派駐專員開展蹲點紓困解難120余人次,協助申報各類補貼政策20余萬元,幫助解決短期用工、農機借用、政策申報、示范店創建等問題30余項,協調支持一次性口罩3300個,消毒液200公斤,幫助實現復工復產向滿產穩產轉變。
真心真情搭平臺,培育臺企作為新場景。著眼從給政策向給平臺、給場景、給機會、給體驗轉變,積極引導臺商臺企參與中國天府農博園建設、公園城市打造、全域旅遊發展,讓企業共享發展機遇,增強競爭比較優勢。依托翔生有機農場舉辦川臺農業合作論壇、興義論壇、海峽兩岸大學生暑期研習營等兩岸交流活動,邀請翔生山水景觀公司打造九蓮樂學村、幸福美麗新村、創業創新孵化基地等“花漾新津”示范項目,支持耕心協會參與“最美陽臺”策劃、“家具診所”志願組織等社區營造活動,聘請臺灣專家植入“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理念開展農博園區域社區規劃設計,創新策劃“不二部落”等一批臺資新業態項目,有效為臺商臺企發揮智慧才能、施展理想抱負、擔當社會責任以及實現自身轉型迭代、創新發展搭建了面向社會、觸摸未來、鏈接應用的新場景。
真誠真意解問題,釋放臺企發展新活力。堅持問題導向、精準施策,積極幫助臺商臺企化解發展中面臨的困難,切實為企業營造安心、舒心、暢心的投資發展環境。今年來,積極協調解決了園區提升改造、產業載體打造,以及疫情期間用工組織、產品銷售、融資貸款等“卡脖子”問題,指導示范基地創建、合作項目包裝、產品品牌打造,助力臺資臺企把握新機遇、培育新業態、釋放新潛力,切實增強抵禦風險實力,促進滿產穩產向達產超產轉變。(四川新津臺創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