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強孩子 叛逆成長
1995年,吳三旗輾轉從高雄來到廈門創業。在風景秀麗的同安北辰山,他買下200畝山地,養起了乳牛乳羊。臺農的事業不斷壯大,到1998年5月,牧場合並了同安鮮奶加工廠,養、產形成了產業鏈。
這一年,14歲的吳健福從高雄的初中畢業,尊父命來到廈門,在同安28中(現在第二外國語學校)繼續自己的學業。
一邊是大都市高雄,一邊是廈門遠郊同安;一邊是從小到大熟悉的土地,一邊是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正處在青春叛逆期的吳健福,內心的不滿可想而知。于是,他憤而反抗,甚至用自閉的方式倔強抵抗父親的“霸道”。
四年後,吳健福回到臺灣服兵役。軍中生活並沒能改變他的倔強性格,服完兵役回廈門,吳健福正式接手臺農的生意,卻又數次因為工作上的問題與父親意見相左,為此父子二人常常鬧得兩敗俱傷。2007年,吳健福在一次爭吵後,再次“出走”臺灣,為了磨煉自己,他甚至還應聘到電力公司當維修工,用做“苦力”的方式,來認識社會,認識自己。
“在臺灣工作的那段時間,我才真正長大了。”吳健福坦言。他慢慢沉淀下來,用一個全新的視角審視自己,審視父親,這時他才發現,父親扛起這樣一副重擔,真的是很不容易……
跨海戀情 瓜熟蒂落
經過歷練,23歲的吳健福,以一個熟男的心態,重新回到臺農。處理起與父親的意見分歧,他顯得成熟多了;對待“臺灣模式”與“大陸模式”的不同時,他也平和多了。
當時,一段跨海的美麗戀情,也正在孕育並慢慢走向成熟。
吳健福的那個她,在高雄衛校讀書,兩人的相識,只因偶然的“鼠標輕輕一點”。
那是2005年,吳健福回臺灣度假,用朋友的“即時通”聊天,他隨便點擊了個叫“布丁”的女孩,沒想到緣分竟然因為這隨意的一點翩然而至。
然而,女孩在高雄,他在廈門,兩地戀情對熱戀中的人來說真的是一種煎熬。平均3個月吳健福要回一次臺灣,每個月的電話費要花掉3000多元人民幣,即使是這樣,那些歷歷在目的感動瞬間,還是讓他們執著地守護著對方。
而當年的那個倔強小男孩,也長大了,他細心地呵護、寵愛著自己的女孩:在她生日那天他親手做玫瑰,只為她的甜甜笑臉;她喜歡小丸子,他就給她畫小丸子;他在電話里告訴她自己沒時間去臺灣,卻在她生日那天“偶遇”在臺灣街頭……
吳健福的用心,換來了女孩的真心回報。2010年,女孩大學畢業,毅然安家到了廈門。“她比我還適應這塊土地,我經常開玩笑說,她留在這里我回高雄好了。”吳健福樂呵呵地說。
都市牧歌 且走且吟
“父親負責銷售,我負責生產。”經過多年磨合,這一對臺農父子已經找到了最佳“合作模式”。
“要問臺農的事情,找他,他很熟悉。”吳三旗談起兒子,言語間有掩飾不住的自豪之情。現在的臺農,已經開始在探索發展休閒農業的多元經營之路:假日,都市人可以選擇離開城市,到臺農農場釣魚、燒烤、露營、跑馬,甚至還可以摘果子和擠牛奶,體驗田園牧歌式的生活。
把臺灣休閒農業成熟的經驗移植到廈門,這是很多臺灣人的夢想,但在實際操作中,卻鮮有成功的案例。這其中,有一方面原因是“一日遊”在大陸還不是十分盛行;另一方面,臺商也在慢慢摸索一條適用于大陸人 “口味”的休閒農業之路。
“我們在這方面投入了很大心血。”吳健福說,現在農場對市民免費開放,更主要的是,為了讓公司的客戶在節假日有個地方可以休閒。
現在,臺農還在醞釀一個大的發展計劃。吳健福說,父親正在四處考察,準備找500畝地,養上1000頭牛、2500頭羊,其余的地方建設成休閒農場,讓臺農的事業再往前邁進一大步。
“家和萬事興”,我們祝福這對真誠、用心的高雄父子! (記者 林靖東)
[責任編輯:胡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