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的“做點事”是最近十年間為有椰島美譽的海南再添三萬畝椰綠。小小的椰子在他眼里是一個大產業。
一九九一年吳東泰從臺北初上椰島原擬進海南大學深造,因父母在文昌東郊椰林投資二千五百畝養殖基地缺乏管理人手,他的人生第一份職業便從養蝦開始,後進入市場營銷,成為一名成功的水產品進出口貿易商。
一九九九年海南省政府倡導百萬椰林工程,吳東泰認定此舉對海南生態環境和公司轉型發展兩利,率先投標東方市種植椰子樹建設海防林的工程。至今,公司已在全省建有四大基地四十多個椰子種植園。他的“萬綠椰園”不僅在駐瓊臺商中獨一,在全省椰園規模也是前茅。
“椰樹渾身都是寶”,吳東泰向記者介紹,他的椰園多建在海邊荒灘,有良好的防風綠化作用;椰子樹幹是優良的原木材料;椰子深加工產品多達三百多種。而椰樹主要生長在熱帶地區,在中國只有海南島和臺灣、雲南、兩廣的少數地區可以種植。近十多年來,海內外椰子市場緊俏,僅海南常年椰子需求量達十六億到二十億個,而海南年產量不到兩億個。
吳東泰給記者算了一筆帳:椰樹的壽命長達百年,產果期有六、七十年,是高產經濟作物。三萬畝椰園椰果產量達上億個,以每顆椰果一元人民幣計算,僅出售椰果一項,公司每年收入上億元。
然而,十年前他從貿易商轉型種植園主卻充滿風險和變數。
吳東泰的第一個種植基地東方市是海南幹旱高溫地區,種下的第一批椰樹種苗全部死亡。此時,他已用兩年時間花費上千萬元引進並培育了近百萬棵椰苗。查閱資料咨詢專家,一次次的嘗試,他最終找到給椰苗降溫保濕的良法,成活率達到九成五以上。
二00一年,他開始在全省大規模種植。並通過椰林間套種草藥、西瓜等短期經濟作物,降低經營成本。
記者在東方、萬寧的椰園看到,椰果色彩繽紛,有綠色、赭紅色、金黃色,果實有大有小,通常高達數十米的椰樹僅一人多高即挂果,且果實累累似一串串葡萄。
吳東泰介紹,多年來,他考察了越南、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等國的椰子,引進了一批矮種高產的優良品種。
賣椰果即有好收成,但吳東泰沒有這樣做。大部分的優良果實被用來繼續育苗。他還有更大的椰子產業夢想。
在辦公室他向記者展示公司研發的椰子油、椰子面膜、椰子“燕窩”等一係列椰子深加工產品,希望產業化生產。他透露,椰子面膜已小批量在臺灣市場銷售。
十年的椰子園開墾,相當于存了一張定期存折。一些分布在瓊島沿海岸的椰子園目前成為開發旅遊的黃金地段。
在萬寧香水灣的千畝椰園,擁有八公里長的海岸線,細沙潔白,海水清澈,山巒環抱。吳東泰正在籌建一個椰林生態遊項目,擬將臺灣少數民族風情等元素融入其中。
“海南是我的家鄉,臺灣是我的故鄉”,吳東泰說道,小小椰子亦可成為兩岸經貿文化交流的大主角。(完)
[責任編輯:胡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