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臺灣利用蠶蛹培育出人工“冬蟲夏草”

2010年08月06日 14:16 來源:中新網 字號:       轉發 打印
  臺灣“農委會”苗栗農改場日前取得一項重大技術突破,利用養蠶的副產品“蠶蛹”成功培育出“北冬蟲夏草”。據悉,其“蟲草素”含量超高,且一公斤的培育的成本大約300元臺幣,商業潛力巨大。

  據臺灣“中廣新聞”報道,原產自青藏高原的“冬蟲夏草”,有抗衰老、抑制腫瘤、增強免疫力等藥效,是珍貴的中藥材,但是由于長期被大量採挖,貨源漸漸稀少,因而價格驚人。于是,跟冬蟲夏草有一樣功效且可以人工培養的“北冬蟲夏草”,需求量跟著大增。

  由于看好蟲草商機,臺灣“農委會”苗栗農改場研究人員嘗試把養蠶的副產品“蠶蛹”拿來培育蟲草,用人工接種方式在適當的培養條件下,花費60到75天的培育期,成功培育出“家蠶蟲草”。簡單地說,就是用蠶蛹種出“北冬蟲夏草”。

  苗改場課長吳登楨說,“家蠶蟲草”所含有的“蟲草素”非常高,而“蟲草素”則是“冬蟲夏草”最關鍵的成份,這項新研發成果應用于生物技術產業,相當有商業潛力。

  “它的蟲草素含量比一般用米的高出十倍,蟲草素目前市面上價格大概一公克要一萬塊以上。” 吳登楨說。

  吳登楨說,一公斤的“家蠶蟲草”培養成本大約臺幣300元,這項技術一旦轉移給臺灣業者,不但可以大幅降低市面上“冬蟲夏草”的價格,對島內養蠶產業的發展也有正面幫助。

[責任編輯:胡珊珊]

相關閱讀: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