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農業合作網  >   政策法規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建設臺灣農民創業園的意見

2014年02月18日 來源:海峽兩岸農業合作網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級各部門:

 

  國務院出臺的《關于促進兩岸農業合作,惠及臺灣農民的若幹政策措施的通知》(中臺發〔2007〕1號),把海峽兩岸經濟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作為海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農業部、國臺辦批準同意在我市設立四川攀枝花鹽邊臺灣農民創業園(以下簡稱創業園)。為全面推動創業園建設,促進全市特色農業和現代農業發展,優化區域經濟布局,推動我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制定本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目標定位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招商引資為抓手、以項目帶動為載體、以互利共贏為目的,進一步拓展對臺合作領域,縱深推進市委、市政府確定的“傾力打造現代特色農業基地”建設,吸引更多臺灣的產業、資金、品種、技術、企業、農戶等落戶創業園區,使之成為臺商投資和對臺交流合作的聚集地,推動我市經濟持續快速發展。

 

  (二)目標定位

 

  為把創業園建成新品種和新技術的示范區、農產品深加工的聚集區、機制政策的創新區、臺灣農民的創業區和休閒農業觀光區,著力實現以下四個目標:

 

  一是將創業園建成全省乃至全國兩岸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立足我市產業基礎和對臺合作特色,牢牢把握國家的政策支持,充分挖掘對臺合作潛力,全面提升兩地人員、科技、信息、經貿、文化交流合作的層次和水平。

 

  二是將創業園建成海峽兩岸現代農業合作示范基地。以臺灣農林優良品種引進和農林產品深加工為重點,大力引進擁有關鍵農業技術的臺灣農業企業、研究機構和高素質農民到創業園發展精細農業、設施農業和高效農業,並建立現代農業科技研發推廣機構,把創業園建成海峽兩岸現代農業技術研發、推廣、普及的輻射源和農林產品深加工示范基地。

 

  三是將創業園建成承接臺灣產業轉移的聚集地。依托攀枝花的資源優勢,以產業鏈延伸、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為重點,積極對接臺灣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一批創新型高科技企業,全力打造新興的臺資企業轉移聚集區。

 

  四是建設獨具特色的中國陽光生態旅遊度假區。圍繞“陽光花城”品牌,充分發揮我市旅遊資源優勢,培育陽光溫泉、森林生態、觀光休閒農業等特色休閒度假旅遊產品,不斷加強攀枝花與臺灣的旅遊文化交流對接,全力打造中國陽光生態旅遊度假區。

 

  二、突出重點,推進創業園建設

 

  圍繞創業園建設總體目標,根據資源優勢、產業基礎和區位條件,突出以“一點多面”建設為重點,以鹽邊縣益民鄉、紅格鎮為創業園的核心區,輻射帶動全市其他鄉鎮發展,全面促進對臺交流合作。

 

  (一)加快推進核心區建設

 

  1.全力打造農業高新技術孵化園。農業高新技術孵化園重點要自主研發適合本地區特色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新技術、新品種、新工藝;引進臺灣優良品種和先進配套技術,加以改良形成與國際接軌的農業生產、保鮮、商品化處理和加工係列技術;通過在孵化園內的試驗、開發以及專業技術人員培訓,使創業園成為現代農業科技的輻射源。

 

  2.加強農產品深加工和運銷企業創業園建設。農產品加工和運銷企業創業園要以農業產業化為主線,借鑒臺灣及先進國家農產品加工的技術和經驗,重點引進水果、蔬菜、藥材、烤煙等優勢特色農產品加工及運銷企業,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業,全面提高攀枝花優勢農產品市場營銷能力,逐步形成以農產品保鮮加工和市場營銷為主體的產業群。

 

  3.加強農業科技信息服務中心建設。農業科技信息服務中心通過開展引進、研究、開發、創新等工作,為臺灣農民或企業入園創業提供良好的服務平臺。服務中心應建立自己的信息網絡,為創業園又好又快發展提供重要的信息窗口和便捷的服務手段。

 

  4.積極設立農民專合組織輔導中心。為了推動我市與臺灣在農民合作組織方面的交流與合作,核心區應通過引進、交流、輔導、培訓、示范、推廣的方式,積極設立農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輔導中心,增強我市農民合作組織的功能和作用,促進我市農民合作組織及相關產業快速成長。

 

  5.努力建設特色農產品種植、養殖示范園。按照總體規劃,核心區特色農產品種植園應積極建設芒果、枇杷、石榴、蔬菜、烤煙、花卉、林產品種植示范園,特色畜產品和水產品養殖園應建設生豬、草食牲畜、小家禽和漁業養殖示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