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媳婦在臺從難過到喜歡

2013-04-27 13:39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打印

  臺灣《旺報》刊登讀者投稿文章《她是我媽媽》。文中的紅梅是一位嫁到臺灣的河南媳婦,初到臺灣時,偏見和鄉愁令她很難過,還好臺灣的婆婆待她如親生女兒,令她很喜歡臺灣的生活。

  作者說,如果每位媳婦都願意像紅梅一樣把婆婆當媽媽孝順,臺灣的婆媳問題會減少很多。

  文章摘編如下:

  我所居住的小區是由眷村改建成的公共房屋,這邊的居民多半是榮民榮眷。小區常有外籍看護推著坐輪椅的老先生老太太出來中庭曬太陽,外籍看護很好認,她們多半皮膚黝黑,聚在一起說著南洋的家鄉話。 

  前年我生完第二胎之後請了育嬰假,平時難得有機會在小區里活動,現在天氣好時我就推著嬰兒車帶孩子出來曬曬太陽。

  那天我推著3個月大的寶寶出來散步,在樹下遇到一位少婦也陪著一位老太太,她很熱情地向我打招呼,看她皮膚白皙中文標準,一聽就不是南洋人,和她聊了一會兒才知她是從河南嫁來的臺灣媳婦,她告訴我她叫紅梅。有趣的是紅梅先認識我,原來她每天必須陪著她的婆婆到附近骨科診所做復健,而我公公剛好也在同一間診所,可能公公提到自己是同小區的鄰居,以及媳婦剛生產完,所以紅梅猜我大概就是那位鄰居的媳婦。

  紅梅和我熟識之後常聊起家鄉事,問她想家嗎?她也不諱言好久才能看到親人一面,所幸婆婆對她非常好,每次她要回娘家時,總準備了大包小包的禮物讓她帶回去給家人,她很喜歡在臺灣的生活。

  其實紅梅是她丈夫的第二任妻子,她先生的前妻雖是臺灣人,但是因為婆媳不和而分手,反倒是紅梅和她婆婆相處融洽,診所里的護士都以為她們是母女。 

  小區里除了紅梅之外有3位外配,其中有一位是菲律賓籍,因為大家的孩子年齡相近所以總有聊不完的育兒經。我們會不定期在菲籍太太家聚會,一方面可以品嘗她的好手藝,另一方面也藉此機會抒發育兒壓力。

  紅梅說剛嫁來臺灣時,她多少有點害怕,因為她知道有些臺灣人對大陸配偶存有誤會。曾經有人不客氣問她是老公多少錢買來的,她覺得很受傷,因為她是因為愛才結婚不是為了錢,她不明白為什麼這邊的人會有這樣的看法。我只好安慰她別和他們計較,清者自清濁者自濁,反正我們這些朋友都清楚她的為人就好了,有老公和婆婆疼就夠了,管別人怎麼說。

  去年過年時紅梅的婆婆往生了,她不必每天推著婆婆去復健,只要照顧好孩子就行了。其中有位印度尼西亞太太對她說︰“唉呀,你終于輕松點了,以前看你好辛苦喔。”沒想到紅梅對她說︰“你不要這樣說,她是我媽媽,她真的對我很好很疼我,我照顧她是應該的,她走了我心里很難過。”說著說著還掉眼淚。

  我雖無法理解紅梅和她婆婆之間的感情,但人是互相的,我相信紅梅的付出她婆婆可以感受到,如果每位媳婦都願意像她一樣把婆婆當媽媽孝順,我想臺灣的婆媳問題會減少很多。 

[責任編輯:普燕]

涉臺常識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