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祁家豁子街:白牆灰瓦藏古韻
祁家豁子街:白牆灰瓦藏古韻
本報記者 潘之望攝
本報記者 朱松梅
在元大都遺址公園北邊,祁家豁子街深藏在幾處居民區之間。老楊樹的樹冠籠住小街,路面平整幹凈,白牆灰瓦的倣古牆吸引著行人頻頻駐足。
在街上走一走,會發現這里別有洞天。
倣古牆上,鑲嵌著一幅幅水墨畫。“搖元宵、烤鴨、豆腐腦兒挑子,這畫的都是咱老北京的行當,現在的年輕人可不一定知道。”73歲的劉黔華說。除了古老的行當,牆上還畫著梅蘭竹菊等花草,頗有古韻。
祁家豁子街東西延伸,長580米,寬6米,別看只是條背街小巷,居委會、菜店、飯館、小學、藝術館、衛生服務中心卻都坐落在這兒。若是放在更大的地理范圍來看,祁家豁子街西邊連著京藏高速,東邊通往北辰西路,“附近上萬居民要出行,這里可是必經之路。”亞運村街道辦城建科的趙衝說。
然而就是這樣一條要道,過去幾十年間路面卻一直坑坑洼洼,交通設施陳舊,樓宇外立面破損。連幹凈、便民都談不上,就更甭提美觀了。
今年,亞運村街道辦對祁家豁子街開展了集中整治,圍牆粉飾、綠化提升、人行道鋪裝、路面修補、擋車柱換新、樓體粉飾……里里外外換了新顏。
小街東端,以前曾有9個小門臉兒:包子鋪、水果攤、大排檔、門窗店……門臉兒臟亂不說,還長期佔道經營,導致來往車輛“頂牛”。
在這次環境整治中,街道聯合產權單位一一與商戶協商退租,再重新引進正規的便民服務商店。如今,這里是三家窗明幾凈的便利店,瓜果糧菜、針頭線腦兒、家電維修,一應俱全。原本雙向行駛的道路改成了單行道,往來車輛暢行無阻。
最讓居民感到驚喜的是,煥然一新的祁家豁子街文化味兒十足。
“以前總有人問我,祁家豁子是什麼意思,我總答不上來。”劉黔華說,她在這兒住了55年,只知道祁家豁子和元大都城牆有關,具體來歷,則無從知曉。
趙衝介紹說,在修建倣古牆時,他們多方查找史料,最終發現祁家豁子這一地名源自明代,距今少說有600年歷史。元大都都城北垣俗稱北土城,明代即廢棄,人們為便于來往交通,便在北土城上挖了一處豁口,故名祁家豁子。
在整治道路的過程中,亞運村街道特意融入了地區的歷史文化元素。小街東端的牆上,一個草書的“祁”字格外醒目,旁邊配以詳細的地名來歷。這下子,終于為大夥兒解了惑。
看得見綠色,望得見歷史。如今,處處透著精致的祁家豁子街,成了居民遛彎兒的好地方。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