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庚勝委員:加強網絡文學民間藝術知識產權保護
網絡文學已成為國家文化建設重要力量之一,對網絡文學的版權保護,是激勵作品原創、繁榮網絡文學產業生態的基石,對于推動“全民閱讀”工作,護航青少年健康成長,繁榮、傳播中國文化都有著長遠和重要作用。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白庚勝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渠道的多元延伸,盜版也隨之變得更加隱蔽和多樣。僅2020年上半年,盜版閱讀App的訪問量就增長了20%,直接經濟損失規模進一步擴大。
白庚勝說,大量盜版內容在搜索引擎、瀏覽器入口、應用市場、社交媒體上隨處可見,使正版方維權艱難,損害原創作者和平臺的利益及創作熱情,危及大量原創作家的“文化就業”,給監管和執法帶來更多挑戰。
“當下知識產權受到侵犯已經衍生出很多方式。”白庚勝說,侵權方式從印刷品到改編成動漫、電影、電視劇、戲劇、主題公園等,甚至出現第二級、第三級衍生品。對于網絡文學,除了對作品本身的侵權外,還對作者的創意本身進行侵害,甚至把幾個創意加在一起。
“我以前在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工作,民間文藝家知識產權被侵犯也很嚴重。”白庚勝坦陳,民間文藝作品一般都沒有名字,例如剪紙、泥人、面人,很難用知識產權、著作權等方式界定,容易引發“誰是正版”之爭。這種情況通過訴訟維權難度大,更多是通過協商方式解決。
白庚勝呼吁,加大網絡文學反盜版立法、執法、司法力度,加強對民間文化、民間文學作品、民間音樂和舞蹈以及文化遺產等有針對性的知識產權立法保護。
白庚勝說,新修改的著作權法提升了法定賠償數額並引入了懲罰性賠償制度,標志著懲罰性賠償制度在我國知識產權領域的全面確立。希望盡快推進相關司法解釋的出臺以及在司法實踐中進一步細化,以更好地實現懲罰性賠償制度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統一。
(記者 張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