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22日發布的消息顯示,今年全國糧食產量有望再創歷史新高,實現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連續十年增產。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糧食生產總體呈現增長的態勢,產量變化大致可以分為4個階段。
第一階段:1978年至1984年,為糧食產量持續大幅增長階段。在此6年間,家庭承包責任制實行和大幅度提高農副產品收購價格,刺激了農民增加投入和發展生產的積極性,1984年糧食產量超過8000億斤。
第二階段:1984年至1998年,糧食產量在周期性波動中逐步提高。從1985年開始,糧食產量基本呈現“一年減、兩年增、三年一輪”的周期性波動,每經過一個波動周期,糧食產量就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到1998年,全年糧食總產量超過 9800億斤。
第三階段:1998年至2003年,為糧食連年減產的階段,僅2002年的糧食產量較上年略有增加。糧食產量減少的主要原因是糧食播種面積出現較大程度減少,單產水平也有所降低。到2003年,全國糧食產量為8613億斤。
第四階段:2003年至今,為歷史上少有的糧食連年增產階段。在此期間,中央惠農政策密集出臺且力度不斷加大,有效地調動了農民和地方政府發展糧食生產、增加糧食投入和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積極性,氣候條件總體上也較為良好。2012年全國糧食產量11791億斤,已連續5年穩定在10500億斤以上。
[責任編輯: 李瑞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