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地產  > 正文

消保委家具辦:實木家具不合格產品多以次充好

2014-09-24 15:08 來源:解放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為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促進本市家具市場健康有序發展,根據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以下簡稱“市消保委”)的統一布置,今年6月起,市消保委家具專業辦公室(以下簡稱“家具辦”)組織開展了為期四個月的“2014年上海家具材質消費調查活動”。

  本次調查活動改變了以往填表參與的形式,而是直接由消費者提供家具“樣品”,專家免費檢測,調查結果更加準確、公正,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認可。通過調查,市消保委及時掌握了實木家具的消費狀況,並就發現的問題向有關部門及行業協會提出建議和措施。

  A 活動總體情況

  近年來,“家具辦”在處理家具類消費投訴中,發現家具材質虛假問題比較突出,消費者花大價錢買了所謂的實木家具,結果卻發現實物與樣品不一致,對此頗有怨言,消費投訴明顯上升。僅今年1至7月,市消保委係統受理的558件家具投訴中,涉及家具材質的就佔36%。

  為制止家具行業的不規范行為,切實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今年6月,“家具辦”依據《消法》賦予的相關職責,組織開展了“2014年上海家具材質消費調查活動”,具體情況公布如下:

  1、調查活動依據的標準

  此次調查活動主要依據 《中國主要材料流通商品名稱》 標準、《深色名貴硬木家具》 標準、《紅木》標準、《實木家具通用技術條件》以及上海家具行業協會制定的《家具行業標識標注規則》,對家具材質進行判定。

  2、召開新聞通氣會公布報名熱線

  6月9日,“家具辦”召開新聞通氣會,邀請新民晚報、新聞晨報、東方早報、I時代報和上海發布等多家媒體參加,對外發布了此次活動的目的、內容和報名熱線。該項活動擬徵集50位購買實木家具的消費者作為調查對象,凡是今年1月後購買的實木家具,消費者如對其材質有疑義的,均可報名參加,由“家具辦”請專家幫助免費檢測材質真偽。

  此次活動要求消費者必須符合以下條件:一是要有“家具訂貨單”等相關發票和憑證;二是廠方銷售家具要注明實木家具材質; 三是必須是今年1月以後在上海地區的家具廠商所購買的家具;四是不接受單位報名;五是對于無廠名、廠址的不予報名;六是實木家具包括白木和紅木。消息發布後,引起消費者的極大關注,先後有300余名消費者來電踴躍報名。通過對報名的消費者認真篩選、逐一整理,最終確定了54位符合條件的消費者參加免費檢測活動。

  在確認參加此次調查活動的消費者名單後,“家具辦”要求消費者將家具“樣品”送到指定地點,當場封樣,並對每件家具作了登記和確認。從消費者提供的家具“樣品”來看,共涉及到本市21家家具商場、49家家具廠家。54件家具所涉及的家具商場主要分布情況為:金盛家具商場6件、東明家具商場6件、紅星美凱龍家具商場4件、歐亞美家具商場4件、金海馬家具廣場3件、齊家網3件、吉盛偉邦家具村2件、月星家具商場2件、世貿家具城2件、好飾家家具商場2件、唐陸家具商場2件、莘潮家具城2件、同福易家麗2件。

  3、家具專家免費檢測

  此次活動,“家具辦”主要採用專家檢測和權威檢測機構送檢兩種方法進行。如邀請到市家具質監站木材專家古鳴、上海紅木標委會原秘書長嚴逸人、上海家具有限公司經理王惠民、國家家具質監中心原秘書長劉曜國、上海藝術雕刻廠原廠長孫星良、市消保委家具辦專家王國祥等組成家具專家小組負責檢測。

  在檢測過程中,專家們對每件家具進行了仔細查看。由于實木種類繁多、名稱復雜,有些家具還摻入其它各種材料,為了弄清材料名稱,專家們還專門查閱相關資料,確定正式規范名稱。有些所謂的實木“貼皮”家具做得“天衣無縫”,專家們通過借助專業設備和表面破壞進行查看鑒別,檢測從今年7月初一直持續到8月10日結束,同時,還邀請了市家具行業協會、上海電視臺等部門共同參與。

  在54件家具樣品中,包括床邊櫃27件、椅子6件、抽鬥16件、櫥門板5塊。其中,紅木家具共有8件。

  4、召開家具行業情況通報會

  根據安排,就本次消費調查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家具辦”于9月上旬召開了家具行業情況通報會,參加對象為本市各家具廠商、行業協會、質檢部門以及新聞單位等。

  B 檢測結果不盡如人意

  本次調查中,發現實木家具材質方面存在較多問題。在54件家具“樣品”中,發現問題的有23件,佔總檢測數的42.5%。實木不“實”依然存在,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

  1、“以假亂真”蒙蔽消費者

  調查中發現,這類實木不“實”的情況有7件,佔總檢測數的12.9%。如一些家具營業員在銷售時,聲稱家具材質為“實木”,無貼面、無輔料,但通過對消費者送來的“樣品”進行檢測後發現,其材質根本不是實木制作,而是使用“貼皮”或“人造板”,存在欺騙誤導消費者的情況。

  比如,消費者應先生于今年3月購買了上海某家具廠一套價格2萬多元的家具。訂貨單上標明:主材為楸木,輔料為杉木、樟木。但經專家查驗,該床邊櫃門面、旁板大部分材料為中密度板,四只腳為聚酯倒模材料,根本沒有發現楸木等實木材料。

  又如,消費者張女士送來一件抽屜樣品,她在某家具廣場內的上海某家具廠購買了一件大櫥,價格為4000元。訂貨單上標明:家具材料為水曲柳實木、杉木、樟木。經家具專家鑒定,該大櫥抽屜面板為密度板貼水曲柳木皮。

  再如,今年2月,消費者于先生定做了一套“黃花梨面”5件套家具,使用時發現家具刺激氣味嚴重,因此懷疑不是實木家具。經家具專家鑒定,該抽屜面板為密度板貼面,旁板為杉木,底板為夾板,根本沒有“黃花梨”材料。

  由于這些貼面家具做工比較考究,從表面上看很難識別,專家們通過做破壞性試驗,才能揭開這些家具的“廬山真面目”。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根本無法識別人造板和實木家具的區別。

  2、“以次充好”欺騙消費者

  本次調查發現,一些廠家在材質上存在弄虛作假、以次充好的情況,如將“紅檀木”冒充紅酸枝木家具,將一般實木“欖仁木、楸木”冒充名貴的黑胡桃木。檢測發現虛假名稱共13件,佔總檢測數的24%。調查還發現,一些所謂的各種“胡桃木”,其實根本不是真正的“黑胡桃木”,多一個“黑”,材質價格完全不同。

  比如,消費者陳先生在上海某家具經營部購買了一套“紅酸枝”紅木家具,經專家鑒定,該床頭櫃材質為“紅檀”木,即鐵木豆,產自非洲,根本不是產自東南亞“紅酸枝”。

  又如,消費者丁先生在網上購買了上海某木業有限公司的一套家具,價格為2.15萬元,材料標明為實木胡桃木,經專家鑒定,該樣品材料為“欖仁木”,根本不是胡桃木,價格僅為胡桃木的一半。

  再如,消費者陳先生在某家具城購買了上海某木業有限公司的一套家具,材質標明為“全胡桃木”,價格為2.3萬元,經專家鑒定,該樣品材質為“欖仁木”,根本不是所謂的“全胡桃木”。

  3、“無中生有”忽悠消費者

  本次調查中發現,一些家具廠通過使用許多“無中生有”的木材名稱忽悠消費者,名稱虛假的家具有6件,佔總檢測數的12.9%。被亂用虛假名稱的有:北美胡桃木、金絲胡桃木、黑金胡桃木、紅胡桃木等。根據 《深色名貴硬木家具》(QB/T2385-2008標準),這些材料正規的名稱應為“黑核桃木”,其樹種中文名為“黑核桃或黑胡桃”,主要產自北美洲、法國、意大利。該木材因紋理漂亮,深受消費者歡迎,因此,一些家具廠趁機在“黑胡桃木”前冠以“金絲”等修飾性用語,從而吸引誤導消費者。

  比如,上海某家具有限公司銷售的一套全實木家具,總價2萬元,材質標注為黑金胡桃木,該材料為虛假名稱。

  近年來,隨著國內家具市場的發展,許多非洲實木進入國內市場,其品種繁多,名稱五花八門,有一些材料還未確定名稱。很多廠家便將這些非洲硬雜木冒充“黑核(胡)桃木”、“非洲桃花芯木”,用以誤導消費者。

  據家具專家介紹,目前市場上這些所謂的“金絲胡桃木”等硬雜木家具,其價格相當低廉。一套正宗的“黑核桃木”實木家具,價格一般在5萬元左右,而“大興”胡桃木家具每套價格僅為1萬元左右。

  調查中還發現,柚木家具問題較多,很多“柚木”家具都採用速成材,俗稱“小柚木”。這些材料30年即可成材做家具,其特點是生長速度極快,白標多、油性少、易腐蝕,材料紋理與“老柚木”相差甚遠。這些“小柚木”價格僅為“老柚木”的一半不到,然而市場上這些“小柚木”也稱為“柚木”,顯然是不合理的。“家具辦”建議行業協會要盡快規范柚木家具市場,明確柚木材料的“等級”,從而保護消費者的知情權益。

  C 回訪跟蹤及建議

  此次調查活動中,“家具辦”對家具材質檢測有問題的十位消費者作了跟蹤回訪,有的消費者就查出的問題與廠商進行交涉,部分家具廠商對消費者反映的問題比較重視,作了退貨及賠償的處理。目前已作退貨3件、實物補償1件、經濟賠償7件,共計退賠金額16.87萬元。

  此次調查活動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果,既得到了消費者的廣泛稱讚、維護了其合法權益,也規范了實木家具企業的經營行為。針對此次活動中發現的問題,“家具辦”對檢測有問題的14家家具商場已發出了整改建議書,並提出以下建議:

  1、家具生產企業及銷售企業應以誠信為本、依法經營,銷售實木家具必須標明材料的規范名稱,不得亂標、虛標產品名稱,從而誤導消費者。

  2、各家具商場應建立健全樓面巡查制度,由專人負責家具材質的把關,制止虛假材質標注的行為,一旦發現屢教不改的廠家,應堅決清除出家具商場。

  3、家具行業協會應不斷加強對家具從業人員的崗前培訓,認真學習新《消法》及家具行業的行約行規,嚴格執行《上海家具行業產品標識標注規則》,正確標明實木家具材料,不得弄虛作假誤導消費者。未經行業培訓的人員不得從事家具經營銷售。同時,家具行業協會還應加強對家具廠商的自律管理,不斷完善行約行規,倡導誠實守信,建立“不良”企業名單制度,讓那些弄虛作假蒙騙消費者的企業無處藏身,切實維護消費者權益。

  4、市消保委家具辦將加強與工商、質監及家具行業協會等相關部門的溝通協作,經常組織開展社會監督活動,及時披露行業內侵犯消費者權益的案例,發布消費提示、警示,督促家具廠商規范經營,創建和諧健康的消費環境。此類家具免費檢測活動,今後還將定期組織開展。

  通過此次調查活動,市消保委家具辦也向廣大消費者發出消費提示:

  隨著消費者對實木家具需求的逐年增加,實木家具價格不斷上漲,很多企業一哄而上地生產實木家具,一些非家具生產廠商也紛紛改行生產銷售實木家具,很多商場、展銷會已被實木家具“一統天下”,致使實木家具市場良莠不齊、魚目混珠。

  為此,提醒廣大消費者在購買實木家具時,一定要慎重,到正規家具商場購買。要謹防實木不“實”的情況,簽訂規范的《家具買賣合同示范文本》,是對自身權益最好的保護;實在無法簽訂合同的,也要在訂貨單上標明家具主輔材料,並索取 《家具使用說明書》及發票等有效憑證,一旦權益受到侵害,便可作為維權的依據。

  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家具專業辦公室

  咨詢電話:56635493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