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內蒙古助力蜂蜜恢復出口歐盟 為一帶一路增甜味道

2015-10-14 15:33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打印

  “此次蜂蜜出口英國,是13年以來內蒙古蜂蜜首次出口。”內蒙古檢驗檢疫局局長詹少彤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斬釘截鐵地“強調”。

  公開資料顯示,內蒙古高原地域廣闊,蜜源豐富,年生產蜂蜜萬余噸,在業內內蒙古素有“空中綠色銀行”美譽,十幾年前內蒙古蜂蜜就已經成為該地區大宗性出口商品。

  “每年蜂蜜出口都為當地企業及蜂農帶來不菲的經濟收入,2002年,歐洲地區因“氯霉素”超標事件,中國出口歐盟蜂蜜被以“抗生素超標”為由遭到“封殺”。歐盟一紙禁令實施,使蜂蜜產能巨大的內蒙古“空中綠色銀行”被迫停業。”詹少彤透露。

  兩年後,歐盟對中國蜂蜜解禁。但是,歐盟提出,蜂蜜中氯霉素檢出量不得超過0.1PPB,即10萬噸蜂蜜中含有1克氯霉素,這個標準比原先嚴格了100倍。

  對于內蒙古檢驗檢疫部門來說歐盟此次解禁,帶來的不是機遇,而是挑戰。扶持自治區特色農產品出口,面對出口歐盟這道質量“門檻”,內蒙古檢驗檢疫人沒有退縮,更沒有回避。

  內蒙古檢驗檢疫局通過在原料監管、生產過程和用藥等方面探索創新監管模式,以企業出口實施全程介入為導向,對內蒙古自治區9個養蜂基地、685戶蜂農、5.12萬群蜜蜂實行原料蜂場備案管理制度,同時,依托“出口農產品可追溯管理庫”實現了蜂蜜從進場、加工、出口全程精確定位,全力打造優質蜂產品原料基地。

  “這回檢驗檢疫動真格了!”當地一家蜂蜜生產企業負責人向記者說。

  甜蜜的事業不要讓它發了苦。每年企業在收蜜的時候,蜂農們都拍著胸脯說肯定沒給蜜蜂喂藥,可是拿到檢驗檢疫部門一檢驗,確有一些蜂蜜氯霉素含量超標,導致產品質量上不去,企業、蜂農都很受傷。

  針對這一問題該局檢驗監管人員主動靠前作為,在蜂農養殖期間提前介入,對蜂場實施備案管理,在強化宣傳的基礎上加大藥物檢測力度,讓蜂農放棄僥幸心理。同時全程監管蜂蜜生產過程,不合格產品禁止入廠,從源頭嚴把質量關;在合格蜂源入場後,適時對入廠、濃縮、灌裝等8個生產環節加強禁限用藥監測,把好檢驗檢疫最後一關,使產品質量達到出口國要求。

  2015年9月,該局向歐盟提交了內蒙古蜂蜜出口申請並獲得通過。

  10月上旬,隨著最後一個通關檢驗完畢,20.3噸蜂蜜產品在英國弗里克斯特順利通關。13年的堅持不僅是對檢驗檢疫工作的一次考核,更是檢驗檢疫部門幫扶邊疆民族地區外貿經濟發展的歷史見證。內蒙古又一“品牌”特色農產品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據內蒙古檢驗檢疫部門透露,內蒙古近期還將有19個櫃,約385噸蜂蜜輸往英國。業界認為,蜂蜜順利出口歐盟必定為一帶一路增“甜”內蒙古味道。(作者:李愛平 王玉峰 朱明)

[責任編輯: 李振]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