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上半年外匯收支數據顯示:跨境資金流出壓力逐步緩解

2016年07月22日 09:58: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半年經濟怎麼看】

  國務院新聞辦21日舉行發布會,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國際收支司司長王春英介紹2016年上半年外匯收支數據的有關情況。

  王春英表示,2016年上半年,我國經濟運行基本符合預期,國內金融市場總體平穩,人民幣匯率保持基本穩定,跨境資金流出壓力逐步緩解。

  跨境資本流動總體保持基本穩定

  近一段時間以來,我國跨境資本流動出現了比較大的波動。但最新的數據顯示,跨境資金流出壓力逐步緩解。

  從銀行結售匯數據(結匯即客戶向銀行賣出外匯,售匯即客戶向銀行購買外匯)看,2016年一季度逆差(即結匯額小于售匯額)1248億美元,二季度逆差大幅收窄至490億美元,其中,月度結售匯逆差也逐步回落。

  王春英說,這主要體現了國內外市場環境的變化。從外部看,除了年初以及6月底,其他大部分時間國際金融市場保持基本穩定,美聯儲加息進程放緩,上半年美元指數總體下降了2.6%;從國內看,經濟運行仍保持在合理區間。同時,人民幣匯率貶值預期減弱,市場情緒趨向穩定和理性。

  從近年來我國國際收支狀況看,主要特點是經常賬戶順差,非儲備性質的資本和金融賬戶逆差。王春英說,從2014年起,我國非儲備性質的資本和金融賬戶開始出現逆差,但主導因素不是外來資本撤資,而是我國民間部門不斷地擴大對外投資。

  王春英認為,未來我國經濟仍將保持中高速增長,以貨物貿易為主導的經常賬戶仍會保持順差。同時,我國外匯儲備依然充裕,防范跨境資本流動風險的能力較強。所以,未來我國跨境資本流動總體仍會保持基本穩定。

  外匯儲備合理波動或成常態

  目前,我國外匯儲備規模仍是全球最高水平,明顯高于排名第二位的日本。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今年一季度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佔全球外匯儲備總規模的三成左右,比重依然較高。

  2016年6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2052億美元,較5月末增加134億美元。王春英表示,6月份外匯儲備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儲備所投資的資產價格總體呈現上漲。

  一般認為,影響外匯儲備規模變動的因素主要有四類:一是國際收支交易導致的儲備變化;二是外匯儲備投資資產的價格波動;三是匯率折算因素;四是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定義,外匯儲備在支持“走出去”等方面的資金運用記賬時會從外匯儲備規模內調整至規模外。

  “未來,外匯儲備圍繞合理水平上下波動可能成為常態。”王春英表示,外匯儲備變化是國內外宏觀經濟運行的結果,我國深度融入世界經濟,會受到一些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但我國國際收支平穩運行的根本性支撐因素依然較多,包括國內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經常賬戶持續順差、長期資本繼續流入等。我國跨境資金將繼續呈現有進有出、雙向波動的格局。

  理性看待第二大債權國地位丟失

  最新數據顯示,我國2015年對外凈資產是1.6萬億美元,比2014年末減少63億美元,失去了對外凈資產世界排名第二的位置。

  王春英解釋,關于我國失去第二大債權國地位的問題,涉及國際收支平衡表和國際投資頭寸表的關係。我國對外凈資產的增減,不僅會受國際收支金融賬戶交易的影響,還會受價格和匯率等非交易變動的影響。

  從交易因素看,2014年和2015年,我國對外凈資產余額增加了3118億美元。“這一方面在于我國對外投資增加,另一方面是國內市場主體主動持續償還對外債務,非居民也減少在境內的存款,使得我國對外負債持續下降。”王春英說。

  從非交易因素看,統計方法調整以及價格、匯率變動造成的估值損失是近年我國對外凈資產下降的主因。用市值法取代歷史成本法計量我國對外股權負債,統計方法調整使得近兩年我國對外股權負債增長近3000億美元;因價格和匯率因素使我國對外資產減少3969億美元。

  “由于這類估值變化反映了不同時點賬面價值的變動,不是實際損失。因此,對于匯率、資產價格的變動導致的凈資產規模增減,應以平常心看待。”王春英表示,對外凈債權的規模應該適度,如果能夠吸引外來投資、合理利用境外低成本融資,其實也是一個比較經濟合理的事情。(本報記者 陳恆)

[責任編輯:李帥]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