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回眸2016:“互聯網+”帶來哪些改變

2016年12月27日 10:39:42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字號:    

  互聯網+工業:

  柔性制造漸成風尚

  電商時代,大規模流水線的制造業遭受到巨大衝擊,個性化定制、柔性生產已經成為中國制造邁向中國智造的必然選擇。傳統制造業擁抱互聯網,要改變的不僅是工廠,更是企業的思維模式。

  這是互聯網服裝品牌茵曼的設計師正在用自動化設備打版。利用柔性供應鏈,採用“小快多”生產模式成為各大電商的標配。 本報記者 陳 靜攝

  互聯網+農業:

  強農惠農添捷徑

  “互聯網+”現代農業,可以說是繼家庭承包經營、農業開放入世、農民工大量進城之後,又一輪指導農業發展的方式方法和規則模式的改變與創新。

  農業部對“互聯網+農業”已經制定了明確目標,要抓好市場信息服務、試點示范和信息進村入戶,利用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推動農業轉型升級,力爭到2020年農產品網上交易額佔比達到8%。物聯網等信息技術應用比例達到17%。

  行走在廣大農村,這一年記者們親眼見證了集互聯網、移動互聯、雲計算、大數據和物聯網技術為一體的農業生產方式,正實現著現代農業的實時監控、精準管理、遠程控制和智能決策。

  一方面,信息技術正在對傳統農業進行改造。在大數據的精準“計算”下,農業的各項資源要素被優化配置。插上信息化翅膀的農事活動變得不再繁重,在農業生產基礎較好的各地農墾係統,基于環境感知、實時監測、自動控制的網絡化農業環境監測係統正在普及。“2015年以來,農業部在8個省份開展農業物聯網試驗示范,推介了426項技術、產品和應用模式。”農業部市場司副司長王小兵說。

  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農民上網“觸電”,確立了互聯網思維的新農民逐漸學會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農業生產經營。農民正在實現從傳統的單一生產者向生產經營主體的轉變,懂生產、會經營、善管理的新型農民隊伍正在壯大。

  更令人欣喜的是,“互聯網+”已經成為強農惠農、增加農民收入、縮小城鄉差距的一條現實途徑,特別是農業電子商務對農民增收的作用已經顯現。浙江省遂昌縣將農業電商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變區位劣勢為生態優勢,連續多年農民增收超過全省平均水平。通過發展農業電子商務,茶葉、豬肉、禽肉遠銷國內外,僅地瓜幹從線下到線上身價就增長了4倍。互聯網催生的分享經濟新模式,讓農民共享現代化的發展成果。 (端 然)

  互聯網+旅遊:

  線上線下走向融合

  今年下半年,在線旅遊市場迎來整合潮。去哪兒度假與攜程旅遊合並,此前攜程對去哪兒、旅遊百事通進行戰略投資,國內三大線上線下旅遊企業在度假領域開始全面整合。此外,同程旅遊旗下的同程國旅也合並萬達旅業,充分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互聯網+旅遊”何以蔚然成風?根本原因就是線上線下旅遊企業都急需補齊“短板”,以便在高速增長的旅遊市場上佔據先機。

  攜程、途牛等在線旅遊企業,雖然在旅遊品牌、產品、技術等方面優勢顯著,但是在用車、門票、導遊等線下服務方面則顯得“底氣”不足。畢竟旅遊消費並非只是在網上訂好機票和酒店那麼簡單。消費者來到景區時,仍然離不開實打實的旅遊服務。同時,對傳統旅行社而言,積極擁抱互聯網,主動將互聯網技術應用到旅行社業務當中,則可以借助線上的品牌影響力和流量,有力擴大客源,創新服務,實現自身的更好成長。

  在線旅遊企業和傳統旅行社應該加快融合發展,因為他們本就是處于旅遊產業鏈的不同位置。在線旅遊企業要借助傳統旅行社“落地生根”,而傳統旅行企業則應充分樹立互聯網思維,加快產品創新、提升服務能力。對此,中國旅遊研究院副研究員楊彥鋒表示,未來線上線下旅遊的分界會越來越模糊,旅行社市場會向綜合體方向發展。 (端 然)

[責任編輯:葛新燕]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