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看臺灣:臺北的“老板學校”

2018-04-03 09:07: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作為臺灣的首善之區,臺北市近年來注重建立不怕失敗的創業環境,各個社區大學開辦各式“老板學校”,開課教創業,一方面讓有經驗的創業者有傳承平臺,另一方面也讓一般市民也有機會走向創業之路。

  培養社區微型創業 

  臺北市教育局負責人表示,在社區大學開辦“老板學校”,目的是培養社區微型創業,因為社大的課程跟當地經濟、文化發展比較接近,且原本就有許多技能課程,只要構思如何整合其它課程,對選課民眾來說,就可以提供創業機會。

  至于數碼應用、行銷實務、成本與投資報酬、工商登記等實務課程,因為與有創業意願的民眾利益相關,後來也漸次開設。

  臺北市教育局強調,與一般大學校係或EMBA(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不同,社大“老板學校”不會建議套裝的課程,也就是不要求“修完多少學分可以當老板”,而是讓學員視自己缺少的技能或需求選課。

  在這過程中,有些社區大學開風氣之先。比如松山社區大學就率先開辦“城市養蜂課”。

  內容包括蜜蜂的基本知識、喂食、病蟲害、蜂蜜採收、如何增加蜂群數量等。一開始是傳授單一的技藝,後來又結合了上遊蜂箱制作木工課、下遊的蜂蜜蛋糕烘焙或手工皂制作以及其它創業或行銷課程,逐漸成為一個小型的產業鏈,也是具有社大特色的“老板學校”課程。

  “城市養蜂課”講師蔡明憲說,坊間如果要學養蜂,公共部門只有“行政院”苗栗改良場,因名額有限,私人養蜂場礙于商業機密,未必有機會入門學習。

  蔡明憲說,社大開課後,不少人都是從外縣市特別來學,更不乏學員想在學成後靠這項本事創業。

  連結優質創業資源 

  為了打造優質創業環境,臺北市產業發展局還專門設立“StarUp@Taipei創業辦公室”,以單一窗口連結臺北市的創業資源,並辦理“老板學校講座”,邀請具有影響力的創業人士,針對時下新興產業主題,依各自的專長領域及實戰經歷,免費分享創業實務經驗。

  臺北市產發局科技產業服務中心主任莊玫紅說,老板學校講座邀請知名創業人士演講創業經驗,並不是教授專業知識,而是分享實現夢想的過程,包括其中遇到的困難。許多民眾對創業有過多美好想象,抱著朝聖的心情報名,經常忽略實際層面要考慮的財務、技術等問題,講座用意就是“把創業拉回凡間”,讓一般民眾能貼近產業。

  因此,“老板學校講座”會依照時下熱門、新興主題規劃不同題目,議題涵蓋多元產業,一個場次約3個小時,依場地大小開放100至150人,只要線上報名就能參加,並開放問答時間,期望民眾能夠與演講人有互動,內容彈性無設限。

  適應不同創業需求 

  針對已經做好準備的創業者,臺北市產發局也特別推出“創業育成課程”,傳授創業營運實用知識,參與滿20小時、領有結業證書者,可作為申請臺北市青年創業融資貸款的證明文件,替創業基礎打底。

  此外,產發局還推出了“創業加速課程”,內容包括電子商務及網路行銷、銀發服務經濟、使用者體驗經濟等課程,針對不同創業人士需求,提供該產業最新趨勢。

  為了鼓勵創業,臺北市政府還成立“臺北創新實驗室”,近300平方米的空間,專門提供微型創業和自由工作者進駐。經過一年多的試營運,總計有100多人次使用過。

  莊玫紅介紹說,進駐者多為從事設計業的年輕人,像是美術廣告設計、數字設計、網站設計等,甚至也有綠能產業的業者來使用。由于是共同工作空間,不少申請者因此有機會和不同領域人士交流互動,有時找到自己創業上的盲點,成為實驗室的意外收獲。(記者 吳亞明 孫立極)

[責任編輯:孫伊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