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一季度GDP增4.8%:工業生產較快增長 基建投資加速上行

2022-04-19 08:46:00
來源:中國網財經
字號

  中國網財經4月19日訊(記者 張紫祎)國家統計局18日公布一季度經濟“成績單”:一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270178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8%。分產業看,三大產業同比分別增長6%、5.8%和4%。

  此外,一季度,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居民消費價格溫和上漲,外匯儲備穩定在3.2萬億美元左右……多項數據顯示,我國主要宏觀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淩暉表示,一季度我國經濟延續恢復發展態勢,經濟開局總體平穩。

  一季度GDP同比增長4.8%

  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GDP總值270178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8%。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0954億元,同比增長6%;第二產業增加值106187億元,增長5.8%;第三產業增加值153037億元,增長4%。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分析認為,從趨勢上看,一季度GDP增長4.8%,增速較上年四季度回升0.8個百分點,比去年三季度低0.1個百分點;從環比上看,一季度GDP環比增長1.3%,比去年四季度低0.2個百分點,但高于去年第一、二、三季度環比增速,經濟發展基本呈現觸底回升跡象。

  此外,多項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主要宏觀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

  從就業看,盡管受疫情衝擊影響,3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有所上升,但總的看,就業總體穩定的格局沒有改變。一季度,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為5.5%,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從物價看,市場商品和服務供給總體充足,居民消費價格溫和上漲。一季度,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1%。

  從國際收支看,貨物貿易順差擴大,服務貿易逆差縮小,外匯儲備穩定在3.2萬億美元左右,國際收支狀況保持穩定。

  付淩暉評價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表示:“今年以來,國際形勢更趨復雜嚴峻,國內疫情也呈現點多、面廣、頻發的特點,對經濟運行的衝擊影響加大。面對復雜局面,各地區各部門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有效應對風險挑戰,國民經濟繼續恢復,開局總體平穩。”

  工業生產實現較快增長

  記者注意到,在一季度主要經濟指標中,我國工業生產實現較快增長。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5%,比上年四季度有所回升,保持較快增長。

  分三大門類看,採礦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7%,制造業增長6.2%,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6.1%。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4.2%、8.1%,增速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快7.7、1.6個百分點。

  付淩暉對此分析指出:“工業生產增長較快,既有國內經濟恢復帶動和世界經濟復蘇拉動的影響,也有工業創新驅動作用增強、產業升級持續帶動的因素,還有市場保供加強、相關行業較快增長的作用。”

  他進一步表示,一是產業升級帶動作用明顯。隨著我國發展階段變化,市場對中高端產品需求增加,加之創新驅動戰略有效實施,產業升級步伐加快。裝備制造業發展較好,高技術制造業增長較快,對工業支撐的作用比較明顯。

  二是消費品制造業生產擴大。隨著經濟持續恢復,居民對生活消費的市場需求擴大,帶動相關制造業增長。

  三是工業出口增長較快。我國產業體係齊全,配套能力強,能夠較快適應國際市場需求變化,國外對我國工業品出口需求擴大,拉動了工業生產增長。

  四是煤炭電力等行業生產擴大。能源、原材料市場保供持續加力,相關行業生產較快增長。同時,一季度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燃氣生產和供應業也保持較快增長。

  “同時,一係列支持企業紓困發展政策措施對于穩定工業生產也發揮了積極作用。一季度,根據對全國近11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問卷調查顯示,企業對各項優惠政策的滿意度環比提高2.7個百分點,其中企業對減稅降費政策的滿意度超過85%。” 付淩暉說。

  基建投資加速上行

  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104872億元,同比增長9.3%。分領域看,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8.5%,實現較快增長。

  溫彬認為,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增長8.5%,增速較前兩個月提高0.4個百分點,今年政策靠前發力,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節奏提前,支持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帶動了基建投資加快增長,成為穩增長的重要抓手。

  “基建投資加速上行。”中信證券宏觀團隊表示,據測算,3月單月基建投資增長11.8%,較1-2月加快3.2個百分點。該團隊認為,近期財政大力優化專項債機制,有力支撐了基建投資:一是專項債資金較為充沛,二是儲備項目數充足,三是專項債合理擴大適用范圍,四是鼓勵合理調整專項債用途。總體看,專項債可用額度、儲備項目、使用靈活度等均在改善,有助于繼續支撐基建投資。

  房地產銷售面積降幅有所收窄

  今年一季度,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0.7%,而商品房銷售面積下降13.8%,商品房銷售額下降22.7%。為何在銷售下降的情況下,房地產投資保持一定增長?

  分析原因,付淩暉表示,一是保交付等相關政策的作用。去年底以來,各地區堅持“保交付、保民生、保穩定”,積極推動前期停建緩建的房地產項目復工復產,推進在建項目的建設。一季度,施工期在一年以上的房地產項目,投資增長速度超過10%。隨著房地產項目施工建設推進,一季度,房地產開發投資當中建築安裝工程投資同比增長0.9%,拉動房地產投資增長超過0.5個百分點。

  二是土地購置費計入的影響。房地產開發投資中,前期發生的土地購置費是隨著房地產施工建設逐步計入,相應也支撐了房地產投資的增長。一季度,土地購置費同比增長0.6%,拉動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超過0.1個百分點。

  “還要看到,盡管房地產銷售下降,但是房地產銷售總額仍然大于房地產投資總額,房地產銷售仍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支撐投資。同時,房地產投資保持增長還受到價格因素的影響。今年以來,建築材料、工程安裝等價格漲幅較高,一定程度推高了房地產投資的名義增速。” 付淩暉說。

  談及下階段房地產走勢,付淩暉稱,盡管當前房地產銷售在下降,但是也要看到,隨著多地適度放開限購限售,降低公積金使用門檻,加快購房貸款審批等,部分城市的住房需求有所釋放,銷售面積降幅有所收窄。

  下階段,各地堅持“房住不炒”,持續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完善房地產市場長效機制,積極滿足合理住房需求,全國商品房銷售下行的態勢可能得到緩解。隨著長租房市場不斷完善,保障房建設加快推進,房地產市場有望逐步趨穩。

  溫彬認為,一季度房屋新開工面積、商品房銷售面積雖仍處持續回落中,但隨著多地“因城施策”實施適度放開限購限售等舉措,有助于釋放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企穩。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