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食品  > 正文

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反式脂肪酸危害被誇大

2013-03-19 09:31 來源:新京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昨日發布消息稱,被譽為“餐桌上的定時炸彈”的反式脂肪酸,危害被誇大。北京、廣州等大城市居民日常飲食中對反式脂肪酸的攝入比,僅為0.34%,遠低于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1%限值。

  國內居民攝入量遠低于西方國家

  2010年,媒體報道反式脂肪酸存在引發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極大健康風險,引起恐慌。為科學的回應公眾疑問,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開展“我國居民反式脂肪酸攝入水平及其風險評估”項目,為期兩年。

  評估結果顯示,中國人通過膳食攝入的反式脂肪酸所提供的能量佔膳食總能量的百分比僅為0.16%,北京、廣州這樣的大城市居民也僅為0.34%,遠低于WHO建議的1%的限值,也顯著低于西方發達國家居民的攝入量。

  加工食品為反式脂肪酸主要來源

  本次評估發現,加工食品是城市居民膳食反式脂肪酸的主要來源,佔總攝入量的71.2%。在加工食品中,植物油的貢獻佔49.8%,其他加工食品的貢獻率較低,如糕點、餅幹、面包等均不足5%。

  參與評估的韓軍花研究員稱,現有資料表明過量攝入反式脂肪酸可增加患心血管疾病,如粥樣動脈硬化的風險,但尚無明確證據表明反式脂肪酸與早期生長發育、2型糖尿病、高血壓、癌症等疾病有關。可見,之前媒體的報道誇大了反式脂肪酸對當前中國居民的健康風險。

  - 問答

  ●反式脂肪酸來源于哪里?

  一是來源于天然食物,主要來源于反芻動物,如牛、羊等的肉、脂肪、乳和乳制品。二是加工來源,主要是植物油的氫化、精煉過程,食物煎炒烹炸過程中油溫過高且時間過長也會產生少量反式脂肪酸。

  ●氫化植物油就是反式脂肪酸嗎?

  植物油不完全氫化才會產生反式脂肪,完全氫化的部分就不是反式脂肪而是飽和脂肪,因此氫化植物油不能等同于反式脂肪。

  ●反式脂肪酸有哪些健康影響?

  近幾十年的研究表明過多攝入反式脂肪酸,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它與其他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癌症的相關性,尚無明確證據。

  ●如何避免過多攝入反式脂肪酸?

  首先,應適量控制烹調中植物油的用量。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07)建議,每日植物油攝入量應控制在25-30克。

  其次,含氫化植物油的加工食品,如威化餅幹、奶油面包、派、夾心餅幹等食物的反式脂肪酸含量相對較高,不宜過多食用。

[責任編輯: 雍紫薇]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