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雜志《福布斯》網站2月7日報道,隨著改革開放,中國的外包行業也日漸興盛,眾多的勞動力吸引了大量海外訂單。這也意味著,國外企業與中國的接觸也日漸頻繁。為此,《福布斯》提出了與中國人洽談商務的四點建議。
1. 正視不同商業文化間的差異
理解並包容不同文化間的差異是至關重要的。首先,中國的生意是基于關係的;而在美國,生意是基于交易的。這就是說,在中國,對方只有了解、信任你,才會與你密切合作,探討互利共贏的商業模式。其次,在整個商業文化中,娛樂是一大重要組成部分。你要做好相應準備,花費些時日,拉近與廠商的關係。最後,交流方式的不同。美國人喜歡開門見山,直接探討解決方案;而中國人則比較沉默,內斂。因此一個解決方案,可能要經過多次會議才能最終確定。
2. 明確交貨時間
將產品外包給中國的企業,如果能夠承諾建立、發展深度合作關係,那他們就能掌握自己的命運。你要讓中國制造商相信,你已是迫不得已,背水一戰。如果中國制造商覺得,你並沒有到火燒眉毛的地步,就會放松質量監控,其他問題也隨之而來。你勢必將會為此虧損一筆,還有可能會損害公司聲譽。
3. 不厭其煩地探討細節問題
有句老話叫“吱吱叫的輪子先上油”。中國的制造業也是如此。在細節問題上多做探討,如樣品制作、訂單採購、生產計劃與進度、質量監控、發貨狀況等,這樣就能得到生產工廠的更多關注。以往經驗表明,成立一個三人小組與中國廠商直接接洽,絕對事半功倍。三人小組中,一人負責物流,一人負責產品,另外一人負責質量監控。
4. 克服艱難險阻
即使雙方能夠在文化上相互理解,明確交貨時間,做出財務承諾,仍然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要更加注重培養長期合作關係,歸根到底,你要把中國供應商當做忠誠的合作夥伴,而不是視其為可有可無的廉價勞動力,這樣在你遇到困難時,你的合作夥伴才會助你一臂之力。謹記,在中國一切皆有可能,但不是唾手可得。蔡山美
[責任編輯: 楊麗]